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在近些年众多考古发掘事件中,曹操高陵的考古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在曹操高陵墓葬考古相关文物中,其中一件画像石内容尤为突出,其内容就是讲述一个已经消亡千年的血亲复仇故事。其实,类似此类画像在汉代画像石和壁画墓中也有所发现,最著名三例就是山东莒县东莞镇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嘉祥武梁祠和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复仇是一个伦理和法律纠缠在一起的社会问题。《资治通鉴》的开篇就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智伯率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襄子,没想到赵襄子说服韩、魏倒戈,反攻智伯,最终将智伯杀死,并灭了智氏一族。智伯的家臣豫让为了复仇,假扮成奴隶,潜入赵襄子家里,却被发现。赵襄子的左右要杀掉豫让,但赵襄子说:智伯一族都被杀光了,没有后人,而他要替智伯报仇,真是一个义士。今后我躲着他就是了。 豫让却不死心,不惜在全身...
内容提要:复仇是中国古代社会经常出现的现象,秦汉时期,有关禁止复仇的法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复仇现象始终未得到有效的遏制。魏晋南北朝明令禁止复仇,所见文献记载的复仇事件也大大少于秦汉时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礼制的变化及礼对法的影响密切相关。礼法结合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讲究法“理”,重视生命,法贵得中,宽法倡德,越来越充满了“礼”的精神。在这种结合中,礼对法产生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一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使用劣势武器装备,同日军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这把大刀和已缺失木柄的手榴弹就是冀东军区潘家峪复仇团使用过的土造武器。它们不仅向人们诉说着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的暴行,也诉说着惨案幸存者坚决抗日和誓报国仇家恨的英勇历史。 潘家峪,位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北30公里处,座落在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全村有220户人家,1 700人。这里群山环抱,溪水长流,果木成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