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工作人员在对M2墓葬漆棺注射药物加固漆面 常州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常州市金坛区唐陵村古代墓葬出土文物、实验室考古、墓葬人骨鉴定等相关考古发掘成果。该墓葬在2018年12月污水改造施工过程中被发现。随后,常州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砖室墓3座,其中M1墓葬被施工机械破坏严重,墓顶顶砖坍塌;M2墓葬保存完整;M3墓葬受到轻度破坏。为了更好地保存珍贵文物,考古人员将M2墓葬漆棺...
一个科学家小组在《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Anthropological Sciences)杂志上介绍青铜时代西班牙的墓葬。科学家们发现,与人一同下葬的不仅有狗,还有狐狸,据推测是已被驯化的狐狸。 研究中描述了考古学家在Can Roqueta(巴塞罗纳省)和Minferri(莱里达省)发现的墓葬,这些墓葬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末期至公元前2000年。 ...
墓底距现地表深4米,葬具为陶棺,内置骨灰,为夫妇并穴合葬墓,未见随葬器物。根据形制和出土陶棺,该类墓型为辽晚期或金代初期。考古研究所提供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4日发布大同和平社辽金墓群发掘报告,经过近12年的考古发掘,当地考古人员发现多座辽金墓葬,墓葬壁画中的“单斗只替”斗栱式样系绘画中首次发现。 2007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市和平社安置工程建设中,抢救发掘一批辽金墓。...
记者从山西省公安厅获悉,19名犯罪嫌疑人因盗掘陶寺北墓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被通缉。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800米处,墓地总面积24万平方米左右。墓区西北部墓葬年代较早,有的墓葬属西周晚期,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墓地延续约500年。 陶寺北墓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被盗掘严重。据介绍,这一系列盗掘案先后被山西省公安厅、山西省政法委列为督办案件。经公安机关侦查,大部分涉案人员已到案...
记者从1月22日举行的“体验考古·感受文明”2018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2018年,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深入开展大遗址项目12项,课题性考古10项,抢救性发掘4项,各类基本建设考古项目273项。其中,考古调查近194.5平方千米,考古勘探2189.7万平方米,发掘遗址61700平方米,古墓葬3095座,出土大量文物。 大遗址考古项目中,杨官寨遗址、石峁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汉栎...
记者16日从2018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地处洞庭湖畔的孙家岗遗址已揭示逾200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造型精美、器形与纹饰寓意丰富的玉器。 考古专家认为,随着对该遗址的继续挖掘以及对出土文物的整理和研究,一个代表湖南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或文化类型--孙家岗文化将变得更加真实可靠,也将使学界重新审视洞庭湖区史前文化在夏商文明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孙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阳平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透露,考古人员在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这是咸阳原上首次发现的集中分布的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也是陕西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 2017年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该墓地共有十二座墓葬,分南北两排,每排六座。墓葬均坐北向南,系斜坡墓道土洞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这十二座墓葬...
记者9日从广西贵港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考古勘探近日有新发现,在中心城区中山路铁路桥旁占地40多亩的地块中,发现了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100余座,在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等30多件文物。 自2018年10月起,为配合相关项目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前述地块进行考古勘探。 在考古勘探现场,一座因暴露较为严重而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东汉土坑墓中,发现了大量陶器...
图1 M10宋墓正面照 图2 东周陶罐 图3 龙泉窑高足瓷杯 傅家村北遗址位于山东广饶县广饶街道办傅家村北,北距小清河约14公里,东距淄河约5公里,处于鲁北平原北部,莱州湾西岸,地貌较为平整。为配合广饶县怡景苑回迁安置小区项目建设,2014年2月,按照山东省文物局要求,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临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项目区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并发现该遗址。 ...
东区墓葬全景 记者26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近期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民强村发现的遗迹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成都平原发现了战国时期集中式未成年人墓葬群。 瓮棺葬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民强村战国墓地现场负责人李佩介绍,本次发掘共发现38座战国墓葬,其中有土坑墓22座、瓮棺葬16座。整个墓地按照墓葬的分布聚集情况分为西区和东区。 西区墓葬共9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5日发布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东汉末年到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群,发掘清理13座古墓。 官方消息称,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的该鲜卑族墓葬群,被命名为阿拉腾沟墓地。考古人员对这处颇为罕见的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在此次发掘清理的13座墓葬中,有11座为土坑竖穴墓。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些墓葬属于鲜卑部落早期...
12月1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阶梯金字塔附近,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中)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邬惠我摄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15日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的阶梯金字塔附近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处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且保存相当完好的王室祭司墓葬。 阿纳尼在发掘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说,墓室门楣的文字显示,墓葬主人是埃及古王国第五王朝时期法老内费里尔科勒的祭司,墓室内...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24日在卢克索省尼罗河西岸的阿萨希夫陵墓群考古现场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新发现一座古埃及贵族墓葬。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在墓室入口处对新华社记者说,此贵族墓葬是考古队在工作了5个月、移除了近300立方米的土砾之后发现的。 瓦齐里说,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墓主人应为尼罗河东岸穆特神庙掌管木乃伊圣殿的官员,属于古埃及第十八、十九王朝时期。墓室内发现...
11月25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一工业园区内的施工场地,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目前,该古墓葬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正在对古墓葬进行考察,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26日上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该施工工地,走进正在建设的园区,在一处围起来的施工现场,发现了正在进行保护性发掘的古墓葬。只见施工现场有一处大土坑,坑内有8、9名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在大土坑的半坡,露出了石棺等古墓葬的部分设施。...
11月10日,在埃及吉萨省塞加拉,考古学家在挖掘现场工作。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10日在首都开罗以南约30公里处的塞加拉古墓群发掘现场宣布,埃及考古队在此地新发现7座法老墓葬。 塞加拉古墓群是埃及大型考古遗址,其中包括距今约4650年的最古老的阶梯金字塔。这一地区的金字塔中埋葬着已逝的法老及其家人、将领和神圣动物等。 阿纳尼告诉记者,这7座墓葬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