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3月至4月对济南章丘一墓葬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小型墓葬20 座,其形制有土坑洞室墓7座、圆形砖室墓6座、土坑竖穴墓3座、长方形砖室墓2座,三合土夯筑单室墓1座,另有1座仅存墓道形制不详。 ▲ A 区全景 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个别无墓门。方向为南向、东北向。墓道平面呈梯形,竖井式或台阶式,直壁、平底。墓门为...
在高唐县尹集镇西高东高速与青银高速接壤处,一处古墓群目前正在紧张发掘中。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应该是一处唐代的墓葬群,但具体年代需要进一步挖掘鉴定。 这一处古墓群位于高唐县尹集镇陈庄村附近,青银高速公路南侧。记者看到,挖掘区域面积目测有20多亩,四周用护栏围起来,护栏上悬挂着写有“考古工地 非请勿入”等字样的提示牌,一辆挖掘机停在坑边。多位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进行紧张作业,五六位...
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工作时发现了两个中世纪早期的土冢。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土丘位于一个有着超过4.5万年历史的巨石墓附近。 2013年初,考古学家报告发现了约12个新石器时代的无名墓地,它们都在下西里西亚森林里。在2013年之前,人们只知道七个墓地。今年,考古学家在下西里西亚的其中一处遗址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处圆形小土冢,与一座纪念碑相连。 波兰各地进行的考古研究...
为配合民生工程建设,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焦作市一安置小区发现汉代家族墓葬群,发掘古墓280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套)。 据介绍,此次发掘面积共计3000多平方米,发掘280座古墓葬多为东汉时期,主要有砖式墓和土洞墓两种。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保存完整,说明这是一处庞大的家族墓地。 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器、铜器、玉器和铁剑等,其中30余座陶仓楼引人瞩目。这些陶仓楼造型宏大,其建筑斗拱、...
正在施工中的芳茂山服务区工地,近日发现一处宋代墓葬。经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人员从墓葬中清理出20余件(套)精美银器,包括茶碗、盏托、灯座、筷子、勺子等,同时还有五六十件丝织物,此外还有笔墨纸砚等。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整个江南地区宋代墓葬本就发现得不多,保存完好的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还留存了这么多银器、丝织物,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称得...
近日,汝州的一座宋代仿木砖室墓葬即将被整体搬迁至异地保护,这是近年来河南首例大中型宋代墓葬的整体搬迁。 为什么要给墓葬搬家?具体怎么搬?搬到哪里去?这里面可大有学问。 发现 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墓室 内有彩绘和砖雕 即将进行搬迁的这座宋代墓葬,于今年4月份在汝州万达广场项目建设中被发现,随后开始发掘。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昌介绍,该宋墓造型为仿木构...
追回的文物。苏刚伟摄 新疆上演现实版“摸金校尉” 沙湾警方成功侦破盗掘古墓葬案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4日电(王小军 苏刚伟 缪建强) 4日,记者从新疆沙湾县公安局获悉,警方历时20余天,往返数千公里,成功侦破了新疆公安厅挂牌督办的“7·28”团伙盗掘古墓葬案。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3件春秋战国至汉代文物全部追回。 2018年7月26日,沙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在对一起案件调查...
南京博物院和溧阳市文广体局、博物馆自3月份起对溧阳市上兴蒋笪里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至今共发掘古墓葬37座。墓葬时间从西汉到明代,跨越近2000年。 上兴蒋笪里再现古墓群 蒋笪里墓地位于上兴镇上城村,与南渡镇旧县村接壤,是历史上政区版图反复更迭的地区,文化历史遗存深厚,加之该地区丘陵众多、高岗密集,古人多选择此地建筑陵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物部门先后在该区域发现大量古...
记者从阿里札达县文物局获悉,为配合基建调查勘探,札达县文物局此前对境内10余座新发现的古墓葬遗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器、料珠等一批珍贵文物。 据介绍,两处古墓葬遗存分别位于西藏阿里札达县象泉河上游和中游区域,由阿里两处基建单位施工时意外发现。经报上级及相关文物部门审批,2017年底札达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先后赴两处墓葬遗存,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工作。 札达县文物局局长...
仪陇县新政镇河西村仪陇中学建设工地(仪陇县嘉陵江二桥向前500米)现一处古墓葬。8月15日,记者从仪陇县文物管理所获悉,经过专家考察,初步推断其为宋代古墓。 7月24日,仪陇县文物管理所接县公安局通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会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前往现场勘查,看到该墓葬处于仪陇嘉陵江二桥向前约500米的一座小山崖上,长约5米,高约4米。 “经请示相关部门同意,我们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奥林匹克中心南侧看到了两处大型古代墓葬群。墓葬群共有东西两处,相隔很近,大小墓坑约有300个,有的墓坑内还留有骸骨。据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两处墓葬群的年份推测为清朝左右建成。 其中,东侧的墓葬群中,有部分墓葬已经挖掘完毕,为了防止有雨水侵袭,有的墓坑上面还盖上了塑料布。市民张先生介绍,这两处墓葬群大约在一个月前开始挖掘,“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到现场来,他们拿着‘洛阳铲’...
南山头古墓葬位于苍南县五凤乡南山头村,背靠山坡,座北朝南,墓正前方约30米处有一小山,应为墓前案山。此墓早年屡遭破坏,有近现代墓直接营造于墓园范围内。墓后壁挡土墙以块石垒砌而成,保存尚好,唯中部略有崩塌。墓前享堂、墓道等设施无存。据当地百姓介绍,墓前偏东南处原设有神道,神道两侧立石像生,文革时破坏殆尽。今地表已无迹可寻,加上经过人工开垦之后,周边地貌略有改变,传言目前无从查证。此外,墓前还保留台地...
近日,已先后发现两处古墓葬的丽水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地,再次发现了古墓葬。丽水市博物馆专业人员随即赶到了工地,对已扰乱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虽没有陪葬品发现,但还是出土了一方非常完整的墓志铭。这处工地在曾经三次发掘中,这还是第一次发掘出完整的墓志铭,此外还在墓葬周边发现了一批瓷片、残银器挂件,这些瓷片跨越宋、元、明等数个朝代。根据发掘情况分析,这里在古代应该是一处墓葬比较集中的地方,各个时期的...
小兜里遗址现位于海宁市海昌街道火炬村7组,遗址主体原为东西长约150、南北约40米、高出周边水田约1.5米的长方形土墩。遗址东部据称在1995年前后为当地村民取土破坏,现存土墩约东西70、南北40米,从水田剖面观察,土墩南北界限保存基本完整。2009年海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苑路北延工程涉及遗址区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4月中旬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海宁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高峰,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两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图像见证,可谓之“绣像汉代史” 、石上史诗。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人文荟萃,出土汉代文物众多,且质量上乘,其中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