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6日,第二届中国(甘肃)文化演出博览会在兰州开幕。张鸿旭摄 “8000年甘肃的厚重,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身临其境,感受古丝路文明。”兰州市民柳红梅说,连续看了好几场演出,千年敦煌、万里丝路、藏乡风情还有黄河文明……这场文化“饕餮”,不仅感官刺激,内心更是澎湃万分。 第二届中国(甘肃)文化演出博览会6日在兰州开幕。汇集国内5000多名演出行业专家、学者,知名词曲作家及甘肃本土演艺人员,...
汉代执矛铜骑士、十六国时期万石木仓印、魏晋时期扬场壁画砖(复制品)、唐代三彩骆驼、胡商牵驼画像……28日,中国26家文博单位以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为主题,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300件(套)精选文物,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由道路、绿洲和商业城邦组成的交通网络。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古道、商贸、交融三个单元,以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交通工具—马、骆驼、车辆等为主题,采用“移步换景”展示...
港媒称,江西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考古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除在墓园五号墓中找到一枚“刘充国印”,结合此前在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与《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测五号墓的墓主极可能是刘贺的长子刘充国,此外还在墓内寻获逾百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珮、玉剑彘等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月31日报道,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在海昏侯刘贺墓的正北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
福州新闻网10月2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文 叶诚/摄)昨日,一批来自大漠驼乡、以骆驼为主题的国画作品亮相福建省藏真阁古玩文化博物馆引发关注。这批作品均出自有着西北“骆驼王”美誉的画家王作宝之手,他笔下的骆驼别有神韵。展览时间从10月25日起至11月25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据介绍,王作宝历任甘肃省兰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甘肃省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
【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扩音器不离身,每日辗转于文物陈列室间,三两句便将参观者“带入”汉代海内外的贸易盛景……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时常客串解说员,让更多人知晓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廉世明说,这是他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物资源大省甘肃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其中,既有“非遗”项目集中展演,又有免费“鉴宝”服务,各地民众在交流“互动”中尽享文化记忆的日趋“活跃”。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当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日主场宣传活动在兰州举办,活动现场以展板形式介绍了文化遗产知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演了兰...
图为嘉峪关千年魏晋古墓群外貌资料图。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摄 散落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镇方圆13平方公里戈壁滩上的1400多座魏晋时期古墓葬群,其地下砖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重现”了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古丝路风貌,素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 “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留下的历史文献稀缺。而富饶的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中原人’的最佳避难所...
1月17日,甘肃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石窟三大“国宝”级石窟正式纳入敦煌研究院管理,与相隔千里之遥的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合家”保护。后者70余年积累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将助前三者像莫高窟一样被“呵护”。 当日,甘肃官方在兰州举行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表示,至此,敦煌研究院将成为中国文物管理单位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综合性文物科研机构,...
汇集有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区市43家博物馆的600余件精品馆藏文物9月10日亮相甘肃敦煌,这是内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物艺术品首次“相约”集中展出。未来近一个月展期内,世界各地的观众将欣赏到难得一见的丝绸之路上各具地域特色的古老文化盛宴。 主题为“丝绸之路对话与交流”的此次展览,为本月20日开幕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约165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的309件组...
来自甘肃、广西、青海、内蒙古等中国西部八省区古丝绸之路上的328件精品文物日前亮相甘肃省博物馆,并配以场景、辅助展板及其文字说明,展示茶马古道的发轫、发展和繁荣的过程。 此次“茶马古道展”由甘肃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八家省级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包括“半月地带·早期文明”“通达陆海·汉唐古道”“茶马互市·茶风...
甘肃省博物馆23日披露,来自甘肃、广西、青海、内蒙古等中国西部八省区古丝绸之路上的328件精品文物日前亮相甘肃省博物馆,并配以场景和辅助展板及其文字说明,展示茶马古道的发轫,发展和繁荣的过程。 《茶马古道》展由甘肃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八家省级博物馆联合举办。 展览包括半月地带·早期文明;通达陆海·汉唐...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魏晋彩绘...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这批文物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
掩映在山桃花丛中的大佛仪态威严、神情端庄,帛带袈裟、面庞丰腴……在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北的须弥山石窟景区,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游客刘瑞雪拿出手机,定格下这一画面。 “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须弥山石窟还能保护得这么好,让我大饱眼福!”刘瑞雪说。 记者近日在须弥山石窟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对须弥山石窟进行全方位保护,让古丝路遗珠重新焕发光彩。 须弥山石窟景区居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
泾阳茯砖茶老茶 驼队启程 茯砖茶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始自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陕西泾阳,是茯砖茶的原产地、发祥地。泾阳茯砖茶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早也最受各族人民喜爱的茶品,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和生命之茶。明清及民国时期,泾阳茯砖茶的产销达到极盛,除行销我国西部地区外,还远销中东、中亚、俄罗斯等40余个地区和国家。 9月19日,“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在泾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