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摘登】 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很是高兴。他用这稀有的青铜铸成了这件“簋”,故名为“利簋”。利的官职在当时叫“有司”,也就是个部门主管。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它珍贵的秘密藏在哪儿了呢? 利簋 利簋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长久以来中国的学者,一直对史书上的记载有所怀疑,...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商周时期,凡有大事之前都要进行占卜以预知吉凶。 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在讨伐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就在当天,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未这天(七天以后),武王在驻军处,赐给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金(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 周武王...
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兽面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
利簋 利簋铭文拓片 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兽面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
专家点评 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有关学科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为,《夏商周年表》是我国古代历史自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最有科学依据的年表。其中,武王克商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夏商分界年代及夏代始年的估定,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立说,对武王克商的年代形成了至少44种结论...
利簋(gui,音轨)【西周·青铜器】 档案:【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千克】西周武王时期铸造,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出土,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此次“国家宝藏”展览中,有一件遍体绿锈的圆形双耳方座铜簋,这件国宝解开了千古谜团。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