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创的构件,是中国式建筑特有的形制,是我国木构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斗拱在历史上随着建筑文化的输出,已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超越国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一个共同的构造特征。 一般所说的斗拱,是指唐、宋以后发展成熟的由一定规格的小木枋(拱)和木块(斗)装配成组的构件整体。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还有各种不同于这种形式...
老宅花厅的屋顶只剩下木质框架 老吴兄弟认出,工地里堆放的是老宅花厅的瓦片 下午下班回家,发现家中瓦片屋顶被掀,围墙被砸。位于三坊七巷的洗银营27号,是我市列入保护管理范畴的古建筑,也是老吴先人传下的老宅。然而,前天回家时老吴发现,家中遭“黑手”破坏,他怀疑是隔壁的正祥三友苑项目工地所为。然而项目负责人否认了此事。 29日,老吴向记者介绍,28日下午,他接到弟弟的电话赶回家时,眼前的...
郭峪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阳城县北留镇 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 郭峪城是为避难自保而修的防御性建筑,修建于明崇祯八年。城中央有防御建筑“豫楼” ,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计七层,高33.3米。每层五间;西城门内有元至正年间创建,复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的汤帝庙;还有保存较好的40多幢明清古宅。城墙雄...
郭壁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 这里曾是山西对外的重要通道,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富甲一方。历代文人辈出,明、清两代进士多达十几人,也因此曾为古镇建置所在地。 郭壁古镇民居以家庭为纽带而建,以阁楼宗庙加以城墙相连为寨堡或城,寨与堡或城与山水相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建筑群体。 郭壁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座、阁楼10...
窦庄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窦庄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
古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蕴的建筑文化、历史、艺术博大精深,是山西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山西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其中唐宋辽金及元代建筑533处,占全国同时代建筑的七成以上,其余明清时代的建筑和古村落、古城址也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几十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特别是实施山西“南部工程”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使数百处古建筑群得...
本报27日刊发的银川市邀市民参与推荐优秀历史建筑的消息引起读者兴趣,热心市民积极推荐。记者从银川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了解到,此次梳理出的27处历史建筑中,最早年代的可追溯到清代,并且首次将民居纳入其中。 熟知宁夏历史文化的漠野先生一次推荐了5处历史建筑。他告诉记者,中山公园的工字坊是蒋介石巡视宁夏的住处;解放西街街心公园附近的旧府是民国宁夏省政府所在地,众多爱国人士及党政军要员曾在此工作,土地改...
面对许多文物点在城中村拆迁改造、合村并镇和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遭受破坏的新难题,郑州市自2014年5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整改”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新路。 整改工作包括详细收集、整理、检查未来3年内规划动迁的村庄及计划迁建地的名称、位置、范围、时限等文字及图纸资料。对未进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的名人故旧居、百年以上古建筑和具有...
记者今日从省政府有关部门获悉,由公安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厅联合出台的《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实行,该意见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火灾防控措施,意见对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城乡规划、公安消防部门不得审批同...
·一个人和一种文化载体 “凝固的音乐”,“凝固的文化”,“凝固的历史”……关于建筑的溢美之词车载斗量。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四川地形复杂,多民族聚居,建筑风格具有千姿百态的特点。比如民居,木作做工精细,门窗格扇、廊柱等施雕部位广,做工考究,多采用“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等题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
1、显 通 寺(第二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北侧 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佛教传入中国时所建的早期寺宇。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大显通寺”。随后寺僧分裂,塔院寺与菩萨顶分庭独立,自成格局,显通寺仅留中心部分,东向另辟山门,清代又予重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
碛口古建筑群 (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临县城南50公里碛口镇 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 碛口保存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西湾村、碛口、高家...
据黑龙江消防消息,日前,黑龙江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联合出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机构、规范管理、强化宣传、严格奖惩,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汾城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襄汾县汾城镇 汾城镇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历朝均有修建。现存建筑以鼓楼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城隍庙、文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共有40余座古建筑,时代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至清代末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整体建筑与规制,仍保持...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