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乾隆时期一青花梅瓶拍出9775万元创内地瓷器拍卖纪录 作为北京盈时国际拍卖公司秋拍压轴的一件乾隆时期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近日在古董珍玩专场上以9775万元价格成交,创内地瓷器拍卖历年成交新纪录。该梅瓶烧造于乾隆早期,是乾隆青花梅瓶重要而珍罕的代表。 201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在瓷都景德镇落幕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的“2012年古陶瓷科学...
乾隆朝青花梅瓶拍得9775万 记者从北京盈时国际拍卖公司获悉,作为盈时秋拍压轴的一件乾隆朝时期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近日在古董珍玩专场上以9775万元价格成交,创内地瓷器拍卖历年成交新纪录。 该梅瓶烧造于乾隆早期,是乾隆青花梅瓶重要而珍罕的代表。器物上的应龙绘制精美,将帝王的威武与神秘庄严的形象隐喻化地呈现,生动地展示了浩瀚海洋与神龙共生的...
清康熙青花狮纹将军罐 青花开光(开窗)仕女莲花纹筒式瓶(光绪年间仿康熙年间制品)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
为庆祝建馆60周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元青花展览:“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内外30余家参展单位的近90件元青花会聚一堂,许多元青花中的重量级“明星”,如具有重要断代意义的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以及曾经拍出2.3亿元“天价”的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第一次在原产国中国亮相。 展览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元青花的...
10月下旬,汨罗市文物管理所在白水镇黄家坪村枫树组村级公路建设工地发现大量青花瓷片。汨罗文管所会同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青花瓷碗百余件。 经过发掘,现场共清理出土完整青花瓷碗107件,稍残青花瓷碗15件,严重残缺青花瓷碗23件。经现场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出土青花瓷碗之地为一座清代中期碗墓,目前其他考古资料正在调查中。据了解,墓葬已在上世纪60年代农田改造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明天启(公元1621—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朝仅7年,又处于明末多事之秋,景德镇官窑陷入衰落状态,至崇帧时官窑停产,但民窑在大量外销订单的刺激下,青花瓷的风格百花齐放,一直受到官窑影响的民窑,此时摆脱了几百年的精神束缚,逐渐离开了长期依靠的官窑蓝本,有很大的创新。明天启青花瓷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万历青花遗风。 ...
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 陈克伦: 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 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总体而言,目前已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国内的博物馆。 为什么海外的元青花比国内多?主要因为当年元青花是一种贸易瓷。元青花似乎缺少...
明崇祯青花人物笔筒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笔筒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明代起,制作精致的笔筒就成为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宠物,至今不衰。昨日,记者在我市收藏爱好者张先生家中,见到了他收藏的不少雅致精美的笔筒。 笔筒收藏源于学习书法 走进张先生的书房,仿佛走进了笔筒的世界,书桌上、博古柜里,都摆着各种各样,形...
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青花人物纹玉壶春瓶 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藏的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 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为庆祝建馆60周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元青花展览:“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内外30余家参展单位...
一对公元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的花瓶,曾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属今江西省玉山县)的张文进供奉,以“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这对瓷瓶中的一件,在远走海外80余载后首次回到国内,即为此次现身上海博物馆(下称“上博”)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原馆长波普正是把“...
图:元青花孔雀穿花纹玉壶春瓶,高29公分,同庆堂珍藏 元青花孔雀穿花纹玉壶春瓶底部,高29公分,同庆堂珍藏 热释光检测的死角—高温。 人的生命有三种周期:健康周期,精神周期和智力周期。各周期的长短各不相同。各依自己的周期循环。当三种周期的顶点都落到同一天时,就是那个时期生命的高潮。反之就是低谷。 2008年某个时期,我虽然没有生病,但是总觉得精神烦闷,生活无趣,什么都...
作者 李刚 一对公元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的花瓶,曾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属今江西省玉山县)的张文进供奉,以“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这对瓷瓶中的一件,在远走海外80余载后首次回到国内,即为此次现身上海博物馆(下称“上博”)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原馆长波普正是把“至正瓶”作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标杆,才得以找到解决元青花瓷器...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北京盈时国际2012秋季拍卖会于10月30日在京圆满收槌。举槌当天,记者在拍卖前的预展现场看到,一件被单独放在玻璃展柜中的名为“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的重器,这件器物上的应龙绘制精美,将帝王的威武与神秘庄严的形象隐喻化地呈现。张翅飞舞的应龙,跃于波涛上,大有摄海之威猛,给人深刻而震撼的印象。瓶身下方的海水纹样,以浅蓝色调细描的浪花飞沫,生动地展示...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福建厦门 何小麟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7位名士,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清谈和玄学,谈吐不俗,而又行为放荡不羁。他们对时政持超脱旷达的态度,常结伴游于林间,寄情山水,纵酒欢歌,悠然自得。这种处世态度被统治阶级所崇尚。其故事被历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