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现场发现的古河道。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昨天下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发掘成果对外发布,称在该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目前,共完成发掘面积107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620余件。 这是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对它山堰1号地块进行了为期一...
伴随着暑假的到来,南宋官窑博物馆根据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调整社教活动模式,推出适合假期作息的特别活动。7月8日至10日,陶瓷文化训练营第一期火热开营,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本次训练营为期三天,官博整合馆内各项特色资源,安排了丰富的陶艺体验活动。在陶瓷文化普及环节,训练营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使参与性变得更强:听一场《南宋官窑》专题讲座,与博物馆老师面对面交谈;逛一圈南宋官窑博物馆,探...
宋代磁州窑瓷器款识。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系瓶上。瓶小口外撇,短颈,腹部稍肥大,圈足。整个形体略似橄榄。瓶身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瓶口亦施黑釉,颈、肩之间置四竖系,系上部宽,下为尖形,系面压印四条直线纹。由肩部向下以黑彩斜书“仁和馆”三字,字为行书体,书法苍劲有力。“仁和馆”为宋代馆驿的名称,据宋人周 《乾道临安志》卷二“馆驿”条载:“仁和馆在今清湖闸之南,绍兴十九年郡守汤鹏举重建。”当...
一、青白瓷的定名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具有胎腻洁白,透光见影,釉面莹润,色泽如玉等特征。它不象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象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烧过程中,火候的控制、氧化还原气氛掌握不当诸多因素,而使产品呈现米黄色。宋代蒋祈《陶记》中说:“……两淮所宜,大率皆江、广、闽、浙澄泽之余。...
1、 修内司 近年来,对宋代官窑的研究,由于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郊坛官窑遗址陆续发现而有了较大的进展。对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研究,因缺乏窑址印证与古文献核实而众说纷纭。因此,对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及产品特征的认识,也就含混不清了。 北宋的“汴京官窑”与南宋的修内司官窑的窑址虽然均未发现,但两者是不同的。关于修内司官窑的产地、时代、沿革及其器物的特征,在《坦斋笔衡》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此书还指出郊坛...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
南宋叶宣《坦斋笔衡》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政和年间朝廷在京师自置官窑,即后世所谓“北宋官窑”。因无其他可靠史料及遗迹、遗物佐证,对此学者问有三种解读: 1·北宋官窑并不存在。 2·北宋官窑即汝窑。 3·北宋官窑是存在的,地点在汗京(1)。 笔者持第三种意见,现试以相关材料阐释之。 一 宋自开国至大观间承平日久。宋徽宗以为"功定治成,礼可以兴",于大观元年(1107)...
7月13日,记者从益阳市文物管理处获悉,《兔子山遗址公园及考古博物馆建设概念性规划》已完成待批,遗址有望部分向公众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铁铺岭社区,总面积约46.37亩,已进行考古发掘区域面积29.67亩。该城址未间断地保留下了楚、秦、汉、三国乃至唐宋时期的遗迹遗存,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是益阳古县衙所在地,延续时间约1500年。
唐宋时期的一些瓷器上刻、划有“官”或“新官”字款。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官”、“新官”字款瓷器资料的日益增多,研究者对其年代、产地和“官”字的涵义等问题展开了较全面研究,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与“官”、“新官”字款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官”和“新官”字款瓷器的种类、年代、产地 迄今发现的“官”、“新官”...
唐代越窑秘色瓷花口盘 越窑,是生发在我们浙江的一个古代名窑。从唐代到五代,是它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上岙湖、白洋湖一带的产地为代表。同时,绍兴、诸暨、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也都一直在烧造着青瓷。初唐时的越窑器,仍处于中国青瓷的低潮时期...
北宋官窑的有无问题,自南宋至明清人们都说有。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倾向于更相信考古的事实,而忽视对北宋官窑传视品的研究和探索。由于北宋官窑窑址至今未发现,一些人逐渐怀疑北宋官窑的存在,直至近些年在文物界有人著文彻底否定北宋官窑的存在。此论一出,在人们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混乱,对于北宋官窑的研究和传世器物的保护都是非常不利的。 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政和间(北宋1111-1...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宋代定窑黄釉印花碗 “象牙白”釉、“蜡泪痕”、“竹丝刷痕”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
磁州窑的装饰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中国陶瓷史》记载说有十几种,有人统计有58种之多。究竟有多少种,非常难统计,但几十种总是有的。几乎能想象的装饰手段都被用在磁州窑上。 简单分一下磁州窑的装饰手段,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运用了刀和竹这种硬器刻划。第二种是软笔绘画,直接往白胎上画。一个使硬笔,一个使软笔。第三种就是软硬兼施,一块儿用。磁州窑无非就是动刀、动笔和两者兼顾,这三种方法。 化妆土 ...
宋代瓷器上的纪年大多为北宋年号,只有少数为南宋年号,主要见于越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既有刻划、模印款,又有墨书、彩书款。磁州窑系瓷器上的纪年款多为釉下彩书。 越窑、龙泉窑瓷器上的纪年款多为刻划。目前已发现北宋瓷器上的纪年款有“大观”、“大观元年制”、“大中祥符五年”、“庆历五(年) … 七作,其年乙酉岁”、“治平三年丙午岁次九月一日题,匠人周明”、“太平戊寅”(即太平兴国三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