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9日,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巡视员、副司长罗静,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以及有关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负责人,致力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单位代表等80多人出席。 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于今年3月开始筹备,10月18日...
通州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经过摸底调查的236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中,重点选择了运河文化特征明显的部分项目,优先进行抢险修缮和挖掘整理。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书记任德永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四个自信”中包括“文化自信”。同时,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其中就包括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人,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京津冀地区...
河南长期处于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在新时期国家文物事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7号),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推进“放管服”改革。河南省文物局认真学习研究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和有关意见政策,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扎实推进,促进文物事业在新...
法国时间11月16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局曹鸿副局长为团长、来自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管理人员共15人组成的“浙江省赴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代表团”,在巴黎第十五区的欧洲商务行政学院举行了开学仪式,为期三周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正式开启了。 在简短友好的开学典礼上,欧洲商务行政学院院长Jean-Claude Brochon先生到场致辞,曹鸿团长向院方介绍了浙江省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随后,法...
为深入挖掘隋唐洛阳城和大运河(洛阳段)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推动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服务河南打造全国文化高地,10月12日,省文物局与洛阳市联合举办隋唐洛阳城和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洛,共商隋唐洛阳城和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工作。 河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
《汉书·地理志》记载,有一条从合浦出发,经东南亚,抵达南亚的远洋贸易航线,这是我国官方文献记载的年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广西北海合浦保存着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昔日中西贸易繁荣、不同文化文明交往与互融的历史,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为了守护好、传承好这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北海市以申遗为抓手,加大研究力度、多措并举强化保护,为续写新世纪海上之...
10月12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隋唐洛阳城和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座谈会在洛阳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等出席座谈会。 关强在讲话中指出,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9月25日—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汉中市文物局承办、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汉中市博物馆协办的“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论坛”在汉中召开。汉中市政协主席王隆庆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讲话,汉中市文物局副局长龚富裕主持会议。 论坛期间,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应邀嘉宾先后前往汉中市博物馆、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武侯祠和古阳平关遗址,现场考察调研了汉中境内...
一是逐步将文物权属调整至文物部门,将文物保护列入项目建设审批前置条件,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划定104处文物建筑保护红线。二是投入15亿元实施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开发,已完成米市街一期、法国水师兵营旧址修缮和地下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加快美国大使馆海关别墅旧址、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弹子石摩崖石刻等4处文物修缮工程。三是广阳镇民间故事、桐君阁传统丸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黄...
9月28日,由浙江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办的浙江文化遗产保护留下讲坛•公益讲座在杭州孔庙顺利开讲。 浙江文化遗产保护留下讲坛,由浙江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旨在通过宣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分享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法、技术,让方方面面的人了解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同时听取各方反馈,以期共同把这项事业做的更好、更有效。目前,留下讲坛分为面向文化遗产保护从业人员和面向社会公...
湖州市质监局近日批准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用指南》地方标准立项计划,该项标准由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起草,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术语和定义、技艺传承、公众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 据了解,该项标准预计在今年底正式发布,将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提高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科学性、规范性,凝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复制和推广。 湖...
9月20日、21日,省政协副主席阎立率队来扬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委书记谢正义,市政协主席朱民阳,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董玉海等陪同调研。 阎立一行实地考察了双博馆、三湾湿地公园、隋炀帝陵、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以及何园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点,详细了解了我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对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阎立希望我市继续强化历史...
9月21日上午,区政协视察全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区政协副主席朱宪磊出席;副区长王晓丽及区文广新局主要负责人陪同视察;区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和部分区政协委员参加活动。 视察组一行先后到西关小学蓝印花布和陶瓷博物馆、清真北寺、刘家吊窑展馆、泥沟镇青花布民俗展、谭氏丝绸、梁氏石刻脸谱等6个现场实地察看,随后召开座谈会。会上,王晓丽通报了全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各政协委员...
有些记者同志曾经问我:作为一位作家,你怎么会突然投身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 这个问题从“根”上说,还是来自我身为作家的立场,与单纯的文化学者有所不同。一个作家一定深爱生养他的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人民的精神情感在他们创造的文化中。他们独有的民俗、口头文学、民间艺术,乃至建筑与生活器物,都是他们生活情感的外化。 比如中国人的神明“龙”与“虎”。在生活中,龙意味着威胁人的洪...
9月19日,“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启幕。海内外50余位学者齐聚天津,共同研讨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的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就当今中国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前沿问题、重大问题展开对话。 冯骥才开拓了“文化反思小说”的道路,并竖起“津味小说”的大旗,《神鞭》《三寸金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