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起名扬中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谁也不会陌生,如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毛公鼎、斑簋、马踏飞燕……而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现存的青铜器历经千年,有传世的但更多为出土之物。出土的青铜器多为破碎或残缺的。作为我国的珍宝,收藏、陈列时,残缺的青铜器既不美观又有碍观瞻,因此必须将它修复起来。 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首屈一指。许多闻名于世...
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文物“修复季”
兵马俑拇指被盗 中方启动索赔程序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提出派两名专家赴美修复受损兵马俑 相关部门将修订部分文物裸展标准 昨天本报报道了中国兵马俑在美国展出过程中,被一名24岁男子掰断大拇指并偷走一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涉案男子已被保释,将面临审判。18日,此次展览的承办方、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文物交流中心已经在18日向美国合作方发函,提出将派两名中方专家...
三维扫描在黄岩赵伯澐墓出土文物保护中获取正射影像(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修复一件衣服花上几个月是很平常的事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职副主任周旸表示。除了传统的一针一线的丝绸修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中国丝绸博物馆所开展的丝绸保护修复领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就有一间用于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高科技实验室:天眼实验室。走进这间实验室,你会发...
官窑也称御窑,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朝历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据文献记载,每100件成瓷仅有4件能入宫使用,而绝大多数瓷器次品、试制品和贡余品都必须被集中砸碎后就地掩埋,以禁绝流入民间。这些碎片随着朝代的更替形成层次清晰的堆积,成为中国唯一能全面延续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20多年来,文物考古部门配合发掘清理了埋藏落选的贡...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无数人被文物修复师精湛的技艺和持之以恒的坚守而打动。 若说冷门职业,文物修复师肯定名列其中。就在前几天,浙江第一所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高校举办了一场毕业展,其中有30多件古陶瓷修复作品展出。古瓷器庄严的形态,在毕业生“妙手回春”之下,补上了时间缺口。 最美的时光,多半是最初的美好。面对旧物,我们同样会喜欢它们最初的样子。这需要借助文物修复师的“回春之手...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修复文物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公众认识了名为“文物修复师”的一群人。他们是为文物治病的“医生”,让出土时残损的文物,能拥有最完美的体形、最光鲜的外表,它们也是文物界的“化妆师”,为文物留下美丽的容颜,永葆其年轻,从而让公众能更好地感受文物所蕴含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日前,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获批成立省内唯一的民俗文物修复中心,他们将开设陶瓷修复、古籍善本修复、...
资料图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北京将研究制定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皇城保护规划,完善文物保护与周边环境管控的法规和机制。此外,今年将制定实施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开工建设白浮泉、路县故城等遗址公园,开展箭扣长城二期等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启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区搬迁腾退工作。推进香山双清别墅红色遗址群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图为 2017 年 5 月 25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在布拉格旧城广场市政厅翻新期间,钟表制造者彼得•斯卡拉(PetrSkala,中)正在移除布拉格中世纪天文钟的日历表盘。图片来源:法新社/米迦•西泽克。 中国文物网1月18日编译报道:日前,捷克布拉格市政厅称,位于该市市中心的十五世纪天文钟停止了转动,旨在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全面检修。 据悉,布拉格天文钟(也被称为Orloj)不仅是一...
记者近日从省文物考古所获悉,发掘于2006年的马家塬遗址,已有5000多件相关文物得到保护修复,其中2017年保护修复文物1400多件。 马家塬遗址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县,是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被列为“200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据悉,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达上万件,保护修复工作艰巨。修复中,技术人员将除锈、脱盐、缓蚀等科学保护方法与传统修复方法结合,实现了遏制病害、提高...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获悉,2017年1400余件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获保护修复。从出土至今,5000多件相关文物得到保护修复。 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发掘于2006年。马家塬遗址是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是“200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保护室主任邓天珍介绍,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达上万件。由于出土文物质地差异很大,保存...
穿着一件医生的白大褂,手边摆着医用镊子、剪刀,手捏一枚针,王淑娟埋头坐在“手术台”前,胳膊肘儿不敢搭在台子上,一直凌空抬着,直到坚持不住,才小心翼翼地铺上一层宣纸,让手肘在上面靠上一会儿。每天,她几乎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姿势,不敢轻易动一下。 她不是医生,又是医生——文物医生。她的“病人”,不是上百岁,就是上千年岁。它们曾经是新疆营盘男尸身上的汉晋时期罽(jì)袍,是南宋一位女子身上的素纱襌衫,...
70后的王淑娟无论走路,还是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 我说,看你的性格就像是那种能静得下心的人。 “我性子很急的,沉不住气,什么事情都要火急火燎去做掉的那种,这跟我的工作其实反差还蛮大的。”王淑娟说,馆里好多女修复师都跟她一样,本来是特别急躁的人。 “但很奇怪的是,我们一旦拿起针,就不急了。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王淑娟淡淡地说。 中丝博的修复“女天团”,每个年龄段都有,比如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