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乡村代代相传,家宅内应该有蛇,无则凶。一旦家中有蛇,不胜欣喜:“老祖宗回来看我们来了!”这兆示着地下的祖宗还在发挥余热,保他们安全和顺利,为子孙们站岗放哨。倘若谁家经年累月无蛇影,全家就会惴惴不安,担心大祸临头:“天啦,老祖宗怎么把我们给忘了呢?难道我们无形中得罪了老先人!”由于这样的传说根生蒂固,人们爬到屋里的蛇总是既敬又畏。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种场...
我的家乡在樟湖,每年农历的七月七夕我都会到樟湖参加崇蛇迎蛇活动,去年受《闽北互动论坛》朋友的委托,邀请他们参观了樟湖崇蛇民俗壮观的场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今天向大家介绍《樟湖的崇蛇文化》。 樟湖,是一个千年古镇,至今仍遗留着许多古迹和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以福庆堂(俗称蛇王庙)为轴心的闽蛇崇拜民俗最为突出。蛇王庙位于樟湖镇东边,濒临闽江水际,为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1990年,国家在闽江中下游...
福建先民对动物神的崇拜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近40种动物神灵信仰中,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对蛇的崇拜及其后的蛇神信仰,尤其是在闽江流域。 早在秦汉以前的闽越人就把蛇作为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闽越的蛇神崇拜大致上具备了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所谓图腾崇拜文化圈中的图腾观念、图腾名称、图腾生育信仰、图腾仪式、图腾禁忌、图腾神话等诸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要素。福建旧称“七闽”,中古以后...
引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蛇这种动物老是进入梦境,所以一直有一种动力要研究一下这种瘆人的动物。 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着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会围上来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而且,不仅喜欢蛇的人要饱览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带着恐惧的心情远远地瞧着它。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速总还有几分害怕,也难免有些神秘之...
云南大理蛇骨塔 人与蛇的外观形象,蛇仿佛始终处于动物进化的初始,而人则已到达迄今为止的末端。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及现代文明武装的结果,人显得如此完美,而无足无毛无羽的蛇连血都是冷的。精神分析家认为,蛇代表低等心理现象,属于不可理喻的脊椎动物。作为精神比喻,没有比蛇更阴暗丑恶的了。 然而,人类文化的多元繁复性对每一个事物都有颇具丰富意义的解读。蛇作为极古典的世界性文化动物,便有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斗拱飞檐的官式古建筑,曲径通幽的青石板古道,栩栩如生的唐代摩崖石刻……近日,笔者一行走进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两只凤凰“迎”面而来,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县遗址就座落在双凤山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眼里,“古白石县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国...
图为丁村古建筑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全体的人类享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因此选择了同舟共济。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还具有共同的历史并应该分享共同的遗产。而那些记录人类过去生存之可能性的文化遗产,正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未来之信心与智慧的宝贵源泉。在形成这个认识的过程中,申遗成功在给这些文化遗产地带来响亮的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对其自身以及周边城市、乡村、地区...
由黑龙江省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主办,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协办的“文化千秋”中国书画名家大展,1月17日9时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更值得期待的是,主办方还将于1月20日下午1点,将全部作品以10元起价的方式竞拍。主办方介绍,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是要用中国民族的艺术精髓丰富并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有高度的历史性、前瞻性、客观、公正地回顾和审视百年中国画。全方面、多视角、系统展示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没有现代化的金融产业,就很难有称得上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发展文化金融的道理也同样如此。文化金融既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是文化经济研究及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文化金融的提出与实践是文化金融业发展的前提 文化金融是一个尚处于经验形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很多,其稳定性与...
Valerio Ballotta 意大利MAGI 900博物馆营运总监。 本报记者 姬东 摄 向意大利推介中国艺术 时代周报:第二届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由意大利文化部、香港新华环球艺术汇和意大利MAGI’ 900博物馆协办。作为意大利MAGI’ 900博物馆的运营总监,你与中国的艺术家有没有深入的交流? Valerio Ballotta:过去的一年我两次来到中国,与...
“您贵姓?简单的一句话标志一个人的血统,在古时也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上周六,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余和祥做客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做了一场名为“中国姓名文化”的讲座。 “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11969个,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许多姓氏是大家几乎未听过的。”余教授说,“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