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下午三点多,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一村民在整修自家庄基地时,挖出了九百多斤的古代铜币,由于铜币数量庞大,价值也无从知晓,村民赶紧向当地派出所报告,并把这一情况发映给了当地文物部门。 今天(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村民张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正在平整庄基地准备盖新宅,可没想到一铁锨下下去,却铲出了一个60公分高50公分深的土洞,里面全是古代的铜币。 阜寨镇南佐村村民张师傅:“...
轮子在人类历史中地位崇高。虽然如今的我们很少多看它们一眼,但想象一下那个简单装置的发明为日常生活减轻了多少负担。因此,如此古老的东西在今天仍旧有着基本相同的形式。如今,英国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发现了青铜时代最完整的轮子(之一),它在淤泥中完整保存了3千年。 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在“Must Farm”发现了这个轮子,这是英国的一个青铜时代挖掘场,通常被称为“彼得伯勒的庞贝城”。它曾经是一个坐落于河边...
此次在北京展览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铜器。考古专家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大、质量高,每一件也都极具特色。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之“最”。 细数出土青铜器之“最古老” 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熟练掌握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里,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缶和一件西周时期的提梁卣,卣是用于盛酒的器具,这件提梁卣上有凤鸟纹饰,造型精巧,考...
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随葬青铜器 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随葬孔雀石 记者昨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日前对铜绿山四方塘春秋墓葬出土铜器采样,进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分析,并与同一批墓葬随葬孔雀石进行比对,检测认为这些青铜器的铜料多数来源于铜绿山。“采矿、冶炼的青铜工具频繁使用会有损坏,推测应该会就近回炉重新铸造,以不误生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陈树祥说。他介绍,此前在铜绿山东南15公里...
据英国《卫报》2月21日报道,近日有剑桥大学学生表示,校园内的青铜公鸡雕像应该被送回它的家乡——非洲的尼日利亚。 这只青铜公鸡是19世纪被英国人掠夺来剑桥的,剑桥学生此举是受到了牛津学生将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的雕像移除的影响——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学生会(JCSU)目前已经通过了一项议案,该雕像将会在一个遣送仪式上回归尼日利亚。 这只青铜公鸡曾经属于贝宁帝国(先尼日利亚联邦共和...
由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主办,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承办的“熔山铸海——朱炳仁铜印篆刻艺术展”于2016年2月2日在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展。 2月23日下午,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了“熔山铸海——西泠朱炳仁铜印篆刻品赏会”,同时举行了“熔山铸海——朱炳仁铜印篆刻艺术展”捐赠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黄亚洲、中国美院前副院长宋建民、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包正彦...
吾浙之铜镜收藏,多见于民间私家——各家省、市级博物馆的收藏其实原本不少,但因为新出土或传世铜镜流入市肆数量较多,文物市场开放后,私家用心搜访,肯出重金,出手豪阔,时有大获,比公家收藏经费有限囊中羞涩自不可以道里计。久而久之,一些知名的收藏集群开设私家博物馆,古铜镜的收藏无论质量规模,即使国立博物馆亦未可望其项背。甚至有国立博物馆的公职人员乃至专家,感叹现在公家敌不过私家,在浙江,民营资本充沛,尤其...
红萝卜上在蜡烛账上、饭店门口摆粥摊、白木耳先生,这些诙谐幽默的杭州方言俚语,一些老底子的杭州人也难深谙其精准用法。如今,杭州铜印艺术大师朱炳仁将“杭州话”篆刻成铜闲章,展出于中国印学博物馆,而杭州方言则第一次以具象的形式被展出。 今年2月2日—28日期间,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承办的年度大展“熔山铸海——西泠朱炳仁铜印篆刻艺术展”,在印学圣地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这是西泠印社112年来...
“炉渣含铜量平均仅0.4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北京高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我省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铜炉渣进行成份检测,最新披露的检测结论表明,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 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冶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在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进行多学科合作...
昨日,记者从成都博物馆新馆施工现场了解到,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外立面已经全部完工,一座“金镶玉”的建筑造型已经美丽呈现;室内的水电、风管、消防设备等基装也已基本完成。目前,室内装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馆项目即将全面竣工。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成都将再添一个地标性建筑。 正在加紧进行室内装修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各层的装修工作已经陆续复工。在一楼和二楼展厅,室内顶部已经安装好天花板,喷淋和消...
记者13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初步成果,,考古学家判定兴义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并发掘出滇中青铜时代遗存,专家推测遗址下部有更早期的文化遗存。 兴义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2015年7月,兴义小学在扩建过程中发现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遗存,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初步认定兴义遗址为包含有海东类型新石器时代遗存的遗址。 据悉,兴义遗址为贝丘遗址...
乌力吉门德收藏的铜镜 在品种多样的古玩收藏类别中,古铜镜素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在古籍中曾有记载:“镜,景也。”其中的“景”指的是影子。因此镜为能照见影子的用具。古代的镜子多以铜制,表面磨光,用来整理仪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镜子出现在商代,到战国时代铜镜开始盛行,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在制作工艺上比较轻巧。年轻的收藏爱好者乌力吉门德最近也收藏到了一面铜镜,在他看来这面铜镜是宗教用品,事实真的是...
罗丹铜雕作品《吻》 1927年 据法新社消息,法国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的知名铜雕作品《吻》16日在巴黎拍卖会上以220万欧元拍出,法国拍卖行Binoche et Giquello表示,这件1927年铸造的高85公分的雕塑品,成交价超过售前预期,翻新罗丹身后最高成交纪录。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雕塑《吻》 1886年 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吻》是其除《思想者》之外最为人知的雕塑作品,它描绘了人的...
古代铜佛造像,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凝聚,也是古代工匠高超制作技艺的体现,早已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尤其是铜铸造像以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文化的、宗教的、神仙的、名人的等等各种题材不胜枚举,向来深受收藏者珍爱。 这尊清代释迦牟尼铜铸像(见图),高26厘米,宽10.5厘米,造像头饰螺发,面相方圆,双耳硕大垂肩,敞胸式袈裟,眉如初月,垂眸睇视,双手自然置于胸前,鼻翼丰憨,脸颊宽阔饱满,嘴角微翘,略...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佩挂。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铜镜的制作越发精巧轻薄,纹饰也越发丰富而精美,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中的战国三龙三凤镜。 此件战国三龙三凤镜整面龙凤纹饰,祥云缠绕,为五弦钮,直径23厘米,缘厚0.9厘米,重975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