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福建土堡 资料图 位于福建大田县内的福建土堡,作为福建土楼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大田县现积极推动福建土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大田县委宣传部15日向记者透露,该县本月19日至23日将举办中国&S226;福建土堡学术研讨会,希望以研讨会为契机,推动福建土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扩展和延伸项目,扩大其在...
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被看成是“古籍医生”“古籍美容师”。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泛黄残破的古书,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原貌。因此,古籍修复工作也被称为“拯救艺术”。由于易感染皮肤病和鼻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门“拯救艺术&rdquo...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浪潮已逐步渗透到各民族,民族文化发生了变迁,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各民族如何发展文化?如何利用好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保护各自的特色文化?近日,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召开。多名民族学专家就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传统受到“时尚”...
新闻背景近日,令世界瞩目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面向全球开放,这一号称我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近期投资120亿元,远期投资将高达1400亿,但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对此提出强烈质疑,认为“120亿元的投资让这个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变成了迪斯尼式的游乐园。”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徐苹芳,更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大明宫遗址...
11月8日下午,海南省召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议《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规划》(草案),明确今后工作任务,将更好地推动黎锦技艺保护工作,使黎锦这一人类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老干部王学萍出席今天( 11月8日)的会议。 谭力指出,黎锦技艺保护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惜一切代...
广西桂林市人民政府11月11日在新闻通气会上向媒体介绍,中国桂林&S226;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博物馆学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研讨会11月13日至15日将在桂林举行。官方称,这是中国首次召开的史前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际会议。 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博物馆学会、广西文化厅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
2010年11月10日上午9: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论坛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奥运遗产等话题,从多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加以建言。 中华文明是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近些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我们常听到“打造”的说法。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打造”成“××名片”、“××景观”等等。但对文化遗产的“打造”却带来了影响深远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所谓“打造”,自然离不开“打”和“造”。而“打”和“造”正是几十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最令人痛心的症结所在。在追求GDP的潮流里,在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文化遗产被打毁、打掉得已经太多太...
(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杜洁芳)11月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主持会议。蔡武介绍了在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玉伟 岳 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为载体的活态呈现,如何把这种活态遗产长期保护、展示并发挥作用,一直是困扰非遗保护工作的难点、焦点。基础设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依托。通过建设保护利用设施,开展展览、传承等活动,应该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报告以山东省有关非遗项目为例,试图以小窥大,就如何在“十二五&rdquo...
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被看成是“古籍医生”“古籍美容师”。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泛黄残破的古书,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原貌。因此,古籍修复工作也被称为“拯救艺术”。由于易感染皮肤病和鼻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门“拯救艺术...
地方戏 资料图 随着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形态的极大变迁,人们审美的现代化多样化,专家认为,今后二三十年,是中国300多种地方戏生死攸关的关头。是坚守还是放弃?是“申遗”还是“合流”?是推陈出新还是自生自灭? 地方戏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应该是成为全国性剧种。有例在先,京剧、昆剧就是由地方戏发展而来。但是京昆先天条件特好,比如语言易懂,音乐好听,剧目繁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