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俑是古代墓葬用的偶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随着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消失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从而产生了代替活人殉葬的模拟物——俑。明代的一般墓葬不再以俑随葬,但一些王公官员的坟墓中还经常出土俑。1986年在灵宝大王乡南营村明代许氏家族墓中一次出土60件各类各式精美的明代铜俑,在全国也是极其少见的。 灵宝明代许氏家族首要人物是许进,字季升,明成化二年中进士,历任山西大同巡抚,善边防军...
考古青铜器表面腐蚀很复杂,用XPS分析表面化组成,发现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这些腐蚀表层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松散,孔隙分布广,对水、气都具有吸附作用。一旦文物出土,这个锈层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强附作用,那么表面不仅存在电化学,而且发生化学腐蚀和光腐蚀。从以上分析,影响青铜文物腐蚀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
4月11日,临渭区丰原镇闵家村一村民在该村村委会后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墓,村民立即向临渭区文物旅游局反映。该局文物科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事发现场进行了保护,经过现场勘查,初步断定为宋元平民墓葬。 墓室顶部中心镶有铜镜 据临渭区文物旅游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介绍,该墓南北走向,是一座长方形单室仿木式青砖墓。墓室长2.56米,宽2.05米。墓室内有砖刻假墓门一扇,位于墓室南墙偏西,墓门有高浮雕门扣,...
2016年4月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对哈密地区博物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批复及自治区文物局对此项目的具体要求,哈密地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大学三方在哈密地区博物馆正式启动了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150件(组)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三方专业人技术员共同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现状拍照、病害分析、病害检测、局部病害对比试验等前期数据分析检测工作。通过充分调查分析后,针对青铜器上存...
大冶市鄂王城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10日,考古人员在鄂王城遗址出土了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青铜铭文戈,这也是大冶第一次通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带刻字铭文青铜器,价值十分重大。 鄂王城遗址位于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村,于1981年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1985年被大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研究怎样...
一般说来商前期器轻而薄,商后期器体重质厚,西周器浑厚铭多,春秋战国之器比商前期轻薄精细,汉代器重拙粗矮。而宋以后的伪器绝大多数要比真器重、压手。因为宋以后的伪器埋入土中的时间不如汉以前铜器埋藏时间久远,受外界腐蚀程度也小,合金成分不一样,胎质的轻重也不同。总之,伪器比真器重。 故宫藏有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商爵,高24.7了厘米、宽17.8厘米、重1.12公斤。爵是京西六郎庄夏锡忠捐献给故宫几千件器...
可以这样说,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唐以后的铜镜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宋代铜镜就属于这类情况。例如宋代铜镜的类型和分期,宋代铜镜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时代铜镜的关系,特别是宋金铜镜、宋明铜镜的异同都没有很好研究。因此将宋镜研究得深入一些会有助于宋以后其他时代铜镜研究。 一、宋镜类型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可以分为花卉镜、龙纹镜、禽鸟纹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商标铭文镜、吉祥铭文镜、素镜等类...
文物是国家的财富,是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3月30日上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一行对宜君战国魏长城、哭泉梯田进行了调研指导。特别是在视察宜君县哭泉镇时指出“哭泉梯田”可以实施逐级保护,逐步完善保护规划。 宜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陕西省文物局此次调研的指示精神,为更好地传承宜君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结合宜君县田野文物基本状况,3月31日上午,宜君县人民政府...
东周古墓群中青铜剑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高泉山水泥厂古墓群重见天日。当天上午,记者赶往汨罗考古发掘现场。据考古专家介绍,现场发现东周时期墓葬35座,密集程度高,时间跨度数百年。目前,已出土青铜剑、铜镜、陶罐、带钩、滑石璧等文物10余件。 典型的家族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依旧锋利 古墓群地处高泉山,距友谊河仅50米,现拟规划建设安置房。今年3月,施工单位进行土地平整时,局部发现古墓痕迹。 ...
近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物部门在该县清源镇柯寨村书院社发现了一面2000年前的精美汉代铜镜。 这枚铜镜呈圆形,直径13厘米,薄体,平边,为规矩铜镜。该铜镜背面为青铜色,其主体纹饰精致、对称,做工讲究,似花草,又似带冠鸟兽纹,或者是二者的巧妙融合。主体纹饰中分布着4枚凸起的乳钉,与中间的圆形凸起相呼应呈“十”字状。镜边无铭文和纹饰。另外,文物工作者在出土现场还发现少量绳纹灰陶罐、灰陶锤、奁妆盒等...
作为我国古代独特的青铜器种类之一,青铜镜厚重、灵秀、绝美并实用。 为了更好地发掘文物魅力,传播铜镜知识,3月19日,泰州博物馆举办了两场“宝镜祥纹——中国古代青铜镜知识讲座及铜镜拓印体验活动”,结合馆藏精品铜镜,向小朋友和家长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镜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指导小朋友动手制作一面铜镜的拓片,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了文物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3月26日,“镜涵春秋——晋祠博物馆馆藏铜镜苏州巡展”在苏州拙政园内苏州园林博物馆展厅隆重开展。本次展览遴选晋祠博物馆珍藏铜镜100余件,展期2个月。 镜子是历代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我国古代的镜子多为铜制,故称铜镜,亦称镜鉴、青铜照子。正面可鉴容貌、正衣冠,反面多修饰纹饰。铜镜源于生活,内涵丰富,既能从中品味流淌几千年的历史文脉,鉴古论今;又可荡漾在艺术的海洋中,愉悦身心。铜镜丰富的纹饰、铭...
猴形铜带钩,长12.56厘米、宽3.88厘米、厚1.52厘米、高2.09厘米。正面通体作浮雕母猴形象,攀援动作,姿态灵巧。猴体跪伏,左臂向前上 伸高举,看去明显长于右臂,屈爪弯回巧妙形成钩首,似单臂挂于树上,右臂向身后弯曲持尾。猴子缩首侧目,圆脸短毛,高鼻隆额,下颌突出,尖嘴紧闭,深目鼓 睛,双耳侧立。昂胸伏身,上体裸露,巨乳高耸,似戴叶状胸罩。下身着有短裙,上缘外翻,并以斜线为饰,下缘则以较大花...
前不久,有藏友受朋友之托,带来一尊金铜造像,因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佛像怎么称呼,价值几乎?欲想找人给掌掌眼。我接触过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成百上千,大多对金铜造像知之甚少。我在藏友聚会时,帮他仔细地看,原来是一尊清代地藏菩萨红铜像。 这尊造像延续了典型的印度的帕拉风格,菩萨以优美的三折扭身姿站立于双层仰覆莲座之上,所着虎皮裙上,有繁复阴刻花纹,嵌银嵌铜,精美华丽,背光完整,相当少见。 地藏菩萨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