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名称】:明嘉靖青花折枝花果纹四方罐 【类别】:瓷器 【年代】:明嘉靖年间 【简介】: 高16.8厘米。 唇口,短方颈,罐腹上部自肩而下呈弧形鼓出,下部收敛,四方足,与罐口大小一致,釉底画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双框六字双行楷书款。颈饰回纹,肩部为如意云头间夹缨络纹,腹部主题纹饰为折枝花果及蝴蝶,足上饰莲瓣纹。胎质粗犷,釉肥厚泛青,接痕明显,积釉处显亮绿色,是嘉...
明天启青花松鹿鸟纹梅瓶 【名称】:明天启青花松鹿鸟纹梅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天启年间 【文物原属】:明天启民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简介】: 高26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9.5厘米。 盘口短颈,丰肩,直腹渐内收,圈足。口沿施酱釉,通体施釉,稍泛黄色,釉面细开片,开片裂缝纹呈黑色,圈足内外则刮釉一圈,露胎,底施釉。瓶体一面绘松树,另一面绘...
【名称】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类别】 瓷器 【年代】 明代宣德年间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
明代嘉靖时期,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从永宣时期的鼎盛走向了平凡。民间窑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明代早期官窑与官窑之间的明显差距已不断地缩小。一些民窑瓷器与官窑瓷器在胎釉、纹饰青花呈色等方面差异越来越小,有的仅为款识之差。 这件明代嘉靖青花绘“福寿康宁”纹大罐,口沿已缺,颈至底足高39厘米,胎质细白,内外满釉,釉层肥亮青,罐外壁釉下用青花绘满纹饰,肩部绘钱纹锦地如意开光,开光内绘...
【名称】 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类别】 瓷器 【年代】 明代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 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
一、概述 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历时30年。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等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花瓷制作都带有元代遗风。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未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
一、概述 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 二、胎釉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后...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这样,线条的精细变化,运笔的疾缓交替,点染的轻重区别和渲染的浓淡有致,使单一的青料构成的画面,或淡雅平和,或浓艳雄浑,将器型、纹饰与笔法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青花瓷特有的韵味。明代早期,民窑烧造的青花瓷,与官窑瓷器相比,色泽偏灰色,纹饰多为...
一、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瓷器一向是传统收藏的重头戏,也是收藏爱好者重视的投资项目,而青花瓷更是深受收藏家喜爱的瓷器品种。明清两代的民窑青花瓷器,器型多样、画风活泼、题材广泛,它比官窑青花更具欣赏趣味,而且由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目前的价格相对低廉,成为大众收藏的首选投资对象。在器型方面,陈列品高于文房用具;在纹饰方面,人物画高于山水、 花鸟、图案等;真、善、美、少、精、奇,是人们收藏瓷器的共同标准。品相完好的青花赏瓶,一直是...
明代玉器品种,主要有玉礼器、陈设品和日用器皿(如文房用品等)。佩玉习俗仍很盛行,因而各种头饰、佩件不但制造量大,还出现了新的品种。如云形饰件与璜、珩、花叶组拿来玉串饰,装饰衣帽的花形玉片。晚期又流行借鉴书画形式的方形玉佩(又称玉牌子、玉别子)等。 明代玉器在工艺上大体可分两种类型。陈设品、实用器皿及一部分佩饰的造型厚重、稳定,器壁较厚,装饰手法也比较单纯、雕琢纹饰粗率,阴线纹“入刀...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例如《山海经》记述的东北地区医巫闾山产质仡峋,千百年后,这个地名依旧未变,现在辽宁营口,出产滑石。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
今年在各场拍卖中,一共有19件瓷器的成交价格超过1000万元的关口,64件瓷器的成交价格在300万元以上,证明今年上半年瓷器的高端市场行情依然比较稳定。 不少重器、孤品现身拍场,使得瓷器拍卖市场稳中有升,不断酝酿新的市场行情。从上半年的拍卖情况来看,预期今年下半年瓷器市场会有更佳的走势。 拍出高价者,不是重器,就是孤品 澳门中信拍卖公司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海浪缠枝浑莲双凤朝阳双系大扁壶》...
名称: 錾胎透明珐琅面盆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铜 规格: 高14厘米,外口径47.5厘米,内口径34厘米 介绍: 透明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主要是利用釉料的透明特性,涂施在经过加工工艺处理后的金属胎上,经烧制后可显现出金属胎表面的图案花纹。透明珐琅器始制于清雍正年间,清中期乾隆年间兴盛。此件錾胎透明珐琅面盆为铜胎,胎壁轻薄。口呈圆盘形,折边,口沿镀金,圈足。其内外器...
在金属胎上用金属錾刻或锤花技法锤錾出浅浮雕,再罩以具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经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深浅不同而引起的视觉上明暗浓淡的变化。透明珐琅器是在錾胎珐琅器衰落时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以清乾隆年间广州制造的透明珐琅器最为著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