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洋军乐摇琴,专为琴岛而来。 就算是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的李士娟,也几乎没有机会看到这些藏于“深宫”的外国文物。 日前,这批被选中的文物,除了一小部分曾向世人展示过,大部分在数百年后第一次“踏”出了紫禁城的库房,“摆驾”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该馆将于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 从北京到厦门,再到鼓浪屿,其间,这些珍贵的宝贝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时间:3月底 ...
1931年9月18号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人应该都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 这一天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日本的侵略变得肆无忌惮,毫无顾忌。 这一天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人都想不通。 有人可能要说,31年中日实力悬殊,就算抵抗也是白费,不如不打来保存实力。 但不要忘了,有时候战争不是仅仅凭借实力强大就能取得胜利,天时地利等都具备才可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更何...
日文资料《多门将军传》显示,天野部队未出现在“凯旋”仪式上。 高永新踏访墙缝战斗遗址 资料图 研究者历时多年考证认为,“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战斗”,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补充团700人利用极其特殊的有利地形和日军骄狂心态,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歼灭日军数千 研究者认为,“镜泊湖连环战”,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等抗战力量5战4胜,基本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天野旅...
在描写敌后抗战的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八路军讲日语的情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八路军,是怎样熟练掌握日语,以至冒充日本兵都不会被发现呢?旅日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在新作《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对此进行了记述。 纯粹硬背下来 笔者曾经对文艺作品中的一种描述不屑一顾,那就是八路军居然能冒充日本兵。这是因为,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日语是一门非常难以吃透的语言,它的发音、...
“宁乡双凫铺镇麦田村的狮子山里有个洞好神秘,据说洞里驻扎过解放军的情报部队……”今日,记者接到宁乡读者杨先生的报料称。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洞?记者来到狮子山,经过一番打探,揭开了这个隐藏在山窝里山洞的秘密,原来,山洞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军事工程旧址。 一个为备战而建的神秘山洞 穿过一条林荫小路,记者在当地村民黄盛清的带领下来到了神秘山洞。黄盛清告诉记者,30多年前,村民是不能进...
刻满文字的阿拉伯青铜手、小巧精致的印加金羊驼,纹饰精美的元青花瓷盘……日前,“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以下简称“大英展”)刷爆了朋友圈。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了解到,这次展览除了给我们带来了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展品外,其布展、设计的幕后故事也同样精彩。 九个单元100件展品展示世界历史 “大英展”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本次中国之行,也是这个世界巡回展的最后一站。上午...
古代历朝历代的刑罚可谓五花八门,其残忍程度也是叫今人叹为观止,无法像。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宋朝的刺配之刑,看看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水浒传》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因为得罪权贵而遭人陷害,获罪“刺配沧州”。一路上,他屡遭暗算,几乎丧命,后来奋起反抗,终于被逼上梁山,成为英雄好汉之一。《水浒传》中被“刺配”的好汉,还有宋江、武松、杨志、卢俊义等。即使是从小说中,我们也可知“刺配”之刑在...
探伤仪还原出带勾原本美丽的花纹 60座墓葬的大型船棺墓葬群,11枚集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两颗来自古埃及文明的精美饰物蜻蜓眼……蒲江战国船棺墓的发现,让神秘的古蜀文明再次集中展现在世人眼前。目前,考古发掘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后方的文物保护部门也正在对出土文物进行精心的保护工作,珍贵的文物将在他们的手中揭开面纱,再次显现2000多年前璀璨的光芒。昨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工作人...
柿蒂形四灵鎏金铜饰牌。记者 杨晨 摄 在众多神话中,都有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王母全称西王金母,又称西王母等,是古代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 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重庆市巫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整理出了一件与西王母神话有关的文物——柿蒂形四灵鎏金铜饰牌。这件文物的年代可上溯至东汉时期,被重庆市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这件文物与西王母有什么关系?它又有过怎...
藏于巫山博物馆中的西周骨雕神鸟像。记者 杨晨 摄 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巫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整理出一件西周时期的骨雕神鸟像,2012年被市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文物。 这件象牙质地的骨雕神鸟像长3.5厘米、宽3厘米、高4.7厘米。神鸟俯伏而坐,头向上昂,嘴大张,似作鸣叫状,雕刻纹路精密而清晰,栩栩如生。 据了解,这件文物于2001年在双堰塘...
资料图 近日,长期从事壁画保护研究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来在成都举办讲座时,揭秘了作为敦煌“御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是如何给壁画“治病”的。 敦煌保存了四世纪到十四世纪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是全世界保存壁画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这些壁画历经十个朝代,跨越一千年,反映了不同时代绘画材料的使用情况。 苏伯民说,跟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百病一样,敦煌壁画...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过去数百年,四川成都平原都流传这样一首有关传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江底埋藏财宝的童谣。 听着这首童谣长大的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也不例外。但他从没想过,这个江底沉宝的故事居然是真的。四十多岁的他,还见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从“传说”到“现实”的全过程。 近日,彭山江口沉银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清理后的...
姚南村明失考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姚南村,附近是明代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家族墓所在地——常府山。这座明代失考墓在南京文物爱好者圈子里名气很大,不但是因为其保存的石刻较多,也因为石刻中出现了只有帝王陵寝或郡王墓才能有的麒麟。其主人是谁,还是一个谜。 麒麟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姚南村明失考墓神道石刻现存石羊、石虎二、石麒麟二、石马二、石武将翁仲二、石文臣翁仲,据当地居民介绍,此山...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已在成都开展。其中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200余件珍品中,有130多件是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2016年12月29日,成都博物馆披露了文物来蓉背后的艰辛:借展不仅要确保安全,移交时文物上一个细小的瑕疵也必须当面确认。为此,成都博物馆派出了7路人马奔赴全国各地。 借展线路要保密 此次丝路文物展,成都博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部纪录片,火了两年。 最近,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热度延续。故宫文物科技部,这个幕后部门成了聚光灯下的舞台,而王津等文物修复师们,成了网红。 故宫文物修复揭开了神秘面纱,银幕上下,宫墙内外,这样的“工匠”离郑州的我们并不远。 有人套用木心的《从前慢》,来形容他们的工作:“从前的日子过得慢”,“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有人说,文物修复师是在修复时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