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考古发掘出的“西王赏功”金币(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组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
3月29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2个月的考古挖掘,工作人员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根据古城及周围墓葬遗物、古城建筑风格、古城地理方位等推测,该古城应为楼兰国的都城楼兰城。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们在今年的1月、2月先后对罗布泊境内的古楼兰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在孔雀河下游北岸发现了一座年代处于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依据自然地名将其命名...
发掘现场 广汉西外乡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座古墓。3月29日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广汉市文管所所长王锡宽表示,初步判断为南宋古墓,具体时间还需对墓中的随葬品进行研究确定。 上午,在西外乡金谷村一在建工地上,已经在古墓周围拉起了警戒线,而考古人员正在对古墓进行小心翼翼的挖掘。在古墓旁边不远的地方,一些工作人员正在用洛阳铲探测泥土下是否还会有发现。记...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期在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孔雀河北岸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附近还有数座墓葬分布。初步清理发掘出木盘、铜镜、木梳、纺织品等遗物。对古城遗址顶部残留的红柳枝、芦苇等进行碳十四测定表明,该古城墙体的年代为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介绍,古城修筑于黄土台地上,由于罗布泊区域盛行东北季风,古城仅存西南至东北的部分墙体,断断续续连接成半圆形,墙...
3月28日,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该省2016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安阳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殷墟有着相同的族属。 经过考古界权威专家评审,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新郑市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洛阳西朱村曹魏墓、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宫院西南角遗址、荥阳明代周懿王壁画墓等五个考古项目入围“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上述位于河南安阳的“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3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该省靖边县渠树壕汉代墓群发现一座被盗砖室墓,墓室里绘制了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内的星空图,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齐备的二十八星宿图,也是目前已发现内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 据介绍,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转,古人把广袤的星空划分为28个星区,即所谓的二十八星宿。 这座汉墓前室四壁和券顶绘有大约20平方米的壁画。墓室入口南...
耕香寺遗砖 八大山人驻锡于奉新芦田耕香院之前的出家时间与地点,是在大明王朝中央政权倾覆四年后,满清军队于1648年7月5日包围、攻打南昌之时,“妻、子俱死”、身陷“逆旅”于南昌城赣江以西的石头口驿,被迫“嫠破面门”、无奈“胡跪”于佛门临济宗剃发为僧逃遁后,先在江西进贤县介冈灯社“鹤林寺”曹洞宗栖身十五六年,再转而“遁奉新山中……住山二十年”,来到了奉新芦田“耕香”禅院。 八大山人在这座...
作为特殊喀斯特地貌,天坑令人神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对外发布地质遗迹调查阶段性成果,其中之一是:我国地质人员在陕西汉中发现了由49个天坑组成的4个天坑群,天坑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这则消息不胫而走,被众多目光聚焦。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天坑群是如何被发现的?汉中天坑群科研价值几何,发现之后又将如何保护开发?不久前,记者进行了探访。 一张卫星照片牵出天坑调查 付出艰...
李家岗古寨完整的寨墙及壕沟 3月23日,记者从信阳市平桥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获悉,位于平昌关镇石桥村的一处明代修建的传统古村落遗址一一李家岗古寨被发现。该古寨座落在淮河北岸,石桥村最北端,北邻陈店、东邻徐湾、西邻灌塘村,与四个自然村相邻。距平昌关镇5公里,距信阳市区约20公里。 据介绍,李家岗古寨李氏家族系明朝奉明太祖旨,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移民此地,居住这里时而修建。当时为了防止匪患,挖...
“为了防止墓葬被盗,发现者张永升在寒冷的冬夜守了一夜,根据他提供的重要线索,文物部门初步勘查发现,这是一座珍贵的唐代墓葬。”近日,河南周口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来到河南警察学院,为该校管理系2014级学生张永升送去锦旗。 张永升在老家村头遛弯时,无意中发现一座墓葬,面对珍贵文物,他不仅不动心,还成功阻止了可能发生的哄抢和盗墓行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村头散步瞥见青砖 他判断有古墓 ...
3月2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文物管理局获悉,近日,文物工作者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布古图嘎查境内,新发现一处古代游牧民族岩画群,初步判断较早的岩画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据了解,新发现的岩画群地处贺兰山西侧的冲积扇平原,岩画区分布在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000米范围内,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岩画200余幅,周边有零星分布,被定名为巴彦浩特岩画。 阿拉善左旗文物管理...
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村民近日在农田里灌溉小麦时,发现一块元朝忽必烈时期的石碑,石碑残高1.86米,横宽0.86米,无碑座、碑首。据石碑铭文记载,该石碑刻立于元朝卅一年夏四月十五日,即公元1294年。 据临西县地方志原主编杨遵义介绍,石碑铭文有928个字,楷书书写。铭文通篇记述了元朝兵马大元帅路通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回乡隐居的节操。退隐家乡后,路通经常与当地的净土寺大和尚贾法宗谈禅说法,后来皈依...
3月22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西藏文研所)获悉,2015年至2016年考古调查中,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境内新发现20处古代遗存,为探索雅砻河流域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砻河谷自古以来就是西藏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藏文研所研究员陈祖军表示,希望通过对雅砻河流域的史前至吐蕃时期考古遗存的系统调查、试掘和研究,探索此区域从雅砻悉补野部落(原始氏族公...
3月22日,陕西文物部门透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城区西北发现的一处大型建筑遗址,经专家研究发现,其使用年代贯穿整个西汉,或与当时的京城卫戍部队有关。 据了解,西汉时京城卫戍部队分为南军和北军,平时集中驻屯于都城长安及其周围地区,是西汉军队中最为精锐的核心部分。此次发现的建筑遗址位于西安城区西北部的莲湖区三民村附近,与汉长安城遗址相距不远。 据介绍,这座建筑遗址南北长101米,东西残长144...
“2016年年底,西藏藏东地区发掘一处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青石石板墓地——阿岗绒墓地,共挖掘出13座墓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夏格旺堆3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016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表示,该发现对研究西藏丧葬文化习俗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当时无文字记录的人类发展状况提供了可靠研究依据。 阿岗绒墓地位于西藏藏东地区,地处海拔近2900米的林芝市波密县倾多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