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2日,蚌埠禹墟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25只“大脚印”。昨天,为了探求“大脚印”之谜,考古队安排了高空拍摄。 昨天下午5时,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释放热气球的专业人员正在忙碌着。几分钟后,装载着高空摄像机的热气球顺利升空。随后,考古人员开始在发掘现场周边撒泼石灰粉,以保证摄像机能完整地拍摄到“大脚印”和祭祀台。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的土坑基本为长方形,大小基本相当,经岁月磨砺,土坑周边已不太规则,...
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全国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达89.2万处,其中新发现65.17万处,复查24.03万处。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2009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的。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前,官方公布的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是40万处。据悉,本次新增加的部分主要源自普查范围的扩大。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乡土建筑、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彭寨庄遗址上的红烧土块 彭寨庄遗址地貌 彭寨庄遗址标本 桥东王庄遗址标本 桥东王庄遗址远景 近日,安徽省蒙城县文物普查队在尉迟寺遗址周围又发现三处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距离最近的离尉迟寺遗址只有2公里,最远的也只有12公里。较远的彭寨庄遗址在尉迟寺遗址的西北,面积最大,约3万平方米。 彭寨庄遗址在范集工业园区韩寨村彭寨庄东,遗址呈长方形,地势明显高于四周...
新华网西安12月11日电(记者冯国)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在一处建筑项目区新发现了11口水井,因该地处于唐长安城漕渠与清明渠交会处的通义坊,对于研究唐代的里坊制度、城市供排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今年10月份,西安市在实施边家村、黄雁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新发现的唐代遗迹展开了抢救性发掘。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内通义坊的核心区,东邻边东街,西邻边西街,发掘...
昨天,2009年度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经过1个多月的群众来信和网上点击投票,在宁波市普查办专家的监督下,包括北仑区顾宗瑞故居、宁海县许家山石头村、鄞州区毛家宕毛胚石雕等在内的“十大新发现”,在20个候选名单中产生。 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即将进入资料汇总与成果整理出版的最后阶段。宁波市文保所称,通过2009年度...
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祁连山下,发现多处古代水渠及屯田遗迹。 据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物局局长杨永贤介绍,发现的古代水渠主要在摆浪河流域,长短不一,长的约8000米,短的约4000米。这些古水渠多为挖沟而成的土渠,部分地段用石块堆砌,遇到悬崖时,还打隧洞穿过。 调查发现,修建这些水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农业浇灌。调查人员在水渠的下游,还发现了大小不一的古代屯田遗迹,面积...
目前,《山东省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的编辑整理工作已初步完成。该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重要新发现,又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及其它类共六部分,遴选了目前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中的370个文物点、合计约800幅图片,集中展示了济宁市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重要成果。第二部分为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列表,对济宁市第...
日前,浙江省浦江县文物普查队在整理仙华街道天仙塘村普查资料时,新发现一处新四军金萧支队战斗旧址——天仙塘战斗旧址。该战斗旧址为廿四间头民居,建于民国初,由门厅、正厅、东西厢房组成四合园式,占地面积762平方米。门厅、正厅均为三开间二层楼,五花风火山墙,厢房为九开间二层楼,带前廊,屋顶均为硬山造。 1945年4月,伪忠义救国军29人从桐庐窜至浦江境内征粮。4月17日,伪军驻扎天仙塘村独门独户的廿...
近日,浙江省龙游县新发现一起海拔300多米的古代采石场遗址。遗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脉元村当地人称为老虎洞的山上。这时龙游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查时由当地村民提供线索而新发现的。 采石场遗址位龙游脉元村西南面,属千里岗山脉余脉,地质构造年代为中上侏罗统渔山尖组时期,分布以红砂岩和紫色砂石岩为主。整个采石场遗址沿山体从山崖到山顶围绕着老虎洞山从西到东环状分布,海拔高度从25...
昨日,记者从大岭山镇获悉,2007年4月至今,大岭镇开展文物普查新发现82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人员在全镇共发现13处明朝文物,今年12月份广东省有关专家将来验收。 在本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年代久远的文物始于明朝。到今年11月初,普查人员在大岭山镇共发现13处明朝文物,其中大部分为古墓,同时还有古井和宗祠。 大岭山文物普查办专职普查员黎福校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文物登记表,上面记录的是新发现的明朝徐鹤...
11月17日,记者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至10月31日,我省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485处,其中新发现22833处。 我省实地文物调查工作2007年10月开始启动,今年12月31日前结束。记者了解到,至10月31日,我省累计到位文物普查经费1555.41万元(不含中央财政补助经费),各级普查办共出动一线普查队员1352人。全省99个县级行政区域均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全境普查启...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的师二村中发现了一对保存较好的明代石狮,体量高大,雕刻精致,是长安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民间石刻,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关于这对石狮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的轶事。 狮子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代表了吉祥,从每逢年节的狮子舞中就可见其一斑,而老宅子门前、庙门前放置石刻狮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组成部分。据介绍,此次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