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干隆,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干...
鱼藻纹,是指水藻类纹饰的统称。狭义的鱼藻纹是指荷塘莲藕渔池纹,在花卉纹饰中,“莲”是指水面之上的“荷花”,而在鱼藻纹饰中,“莲”则指水及水下之“莲藻”,其与渔池海湖、水禽鸳鹭相连,故称“渔藻纹”,也称“鱼藻纹”或“海藻纹”。因“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之意,因此鱼纹或渔藻纹是青花瓷中较为常见的主要装饰纹饰。而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渔藻纹应包括与水、水池、池塘和海洋...
梅瓶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梅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 据专家研究,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元青...
中国文物网讯 8月8日下午,首届中国正蓝旗元青花精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正蓝旗教育局报告厅举行,华萃宫总裁黄平担任主持人。包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专家、民间收藏家、文化学者等各界人士在观看了首届元青花展后,向社会发出呼吁强音:请科学正视民间元青花收藏。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华萃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平主持 参加主题发言的有:包商银行首席文化官王德恭,资深文化学者王皓,故宫博物院研...
中国文物网讯 8月8日,为期一个月的“丝路蓝光——首届中国元上都元青花精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博物馆盛大开幕。来自海内外的藏家、专家、学者150多人,齐聚元上都,共同见证“元青花回上都”的盛况。 开幕式上嘉宾云集 来自海内外的嘉宾、藏家、学者、参观者 此次展会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内蒙古正蓝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支持,中...
当人们漫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时,不禁会被一件既不像单色釉瓷器那么质朴内敛,又不似彩瓷那样五彩斑斓的青花云龙纹罐所吸引(见图1),画面当中的游龙好似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驰骋。青白两色之间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之着迷,不忍去手。 图1:元 青花云龙纹罐(国家博物馆藏)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北京文...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近期,在三希堂国际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釉里红螭虎耳方口扁瓶”的成交价为6325万港元,成为此次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拍品。 在中国瓷杂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青花瓷表现一直都比较突出,部分精品的身价随着时间沉淀,更是成倍上涨。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精品经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高价...
中国是个以瓷为珍的国家,瓷器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度成为国家的象征,即使是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也不例外。在蒙古贵族统治的大文化圈下,蒙古贵族素有“尊天尚白”的习惯,白蓝两色是蒙古人精神的表现。青花瓷便成了蓝彩绘与白色优质瓷胎的最佳结合,倍受蒙古贵族的青睐。再加上当时青花瓷器外贸需求的激发,元代青花得到大力发展,直至14世纪中期的至正年间,元代青花已经相当成熟。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元青花鬼谷子...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多样,有绘画、模印、堆塑、剔花以及镂空等多种技法。绘画有细腻与粗犷两种,或白地青花,或以青花为地留白纹饰。在具体的运用中,十分巧妙地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结合起来使用,表现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 元青花绘画大致呈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个装饰区域,而每个装饰区域内绘有不同风格的纹饰,主题纹饰或龙纹,或渔藻,或缠枝花卉,或...
元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元青花的盘类既有制作硕大、口径多达40〜50厘米者,也有制作颇为精巧的小器。这些大盘分布较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如日本、美国、法国,尤其是伊朗、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更是数量较大,这些纹饰繁密、造型多样的大盘正是适应当地穆斯林生活而制作的外销瓷。这些瓷器多为平折沿,或花瓣形口,或圆形口,均具有成型规整、不变形的特点。 元代碗的制作也是多样的,有大小之分...
元代是景德镇瓷器生产最为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有四大成就在陶瓷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即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及颜色釉瓷。当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青白瓷走向衰落的时候,青花瓷器跃上瓷苑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之一。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中的重要发明之一,虽与元青花的制作工序相同,但技术含量更高,较青花的烧成难度大,产量也更低,色彩纯正的器物传世不多。枢府瓷在元代景德镇窑也达...
中国是个以瓷为珍的国家,瓷器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度成为国家的象征。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流传之广,评价之高,影响之大,达到其他任何瓷器无法企及的高度。总览中国青花瓷发展史,元青花瓷无疑是一抹亮睛之笔,青花自元朝开始臻于成熟。元代青花大器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素雅高洁,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总能给人印象深刻。在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
清干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耳特大抱月瓶 高:59公分 干隆年制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耳特大抱月瓶,这件重器造型硕大,高达59公分,胎釉细润,精巧端庄。颈两侧置对称夔龙耳,玲珑别致。瓶身扁平,形若满月。全器以青花绘就,口沿外部绘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则绘蝙蝠作饰。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绘春耕图之“耕”,图中农夫赶牛犁地;另一面则绘“耙耨”,农夫站立木耙上以牛拖行,以打碎泥块。两面背景相同,皆是双桐树下...
永乐官窑苏麻离青料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足径6cm。此件收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自永乐三年开始,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远至地中海和中非一带,不仅向外推销了中国精美的瓷器,还带回了特殊的青料“苏麻离青”。景德镇用这种青料烧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本文所介绍的这件瓷器就是苏麻离青料青花瓷的代表之作。 永乐官窑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高25.2cm,口径3.3cm,为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