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博物馆协会获悉:“欢乐博物馆”文化教育体验联盟活动正式启动,联盟的首批成员由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半坡博物馆组成。 据了解,2014年联盟将推出数十项参与度较高、活动效果好的教育活动,用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形式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这些活动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模拟汉代古法造纸术”...
继今年4月26日首次开办夜场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5月3日、10日、18日3天再次开设夜场展览,让热爱艺术的观众大饱眼福。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应邀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文化讲坛》栏目,畅谈“奇妙夜”背后的博物馆。 名展、夜场、周末日,多种机会让人踏进博物馆 国博自开办夜场以来,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博物馆开夜场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新鲜,但对国博来说,这次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日前在京成立,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从此有了一支专家工作团队。 百年建筑何以称得上“遗产”?相比于千年文化遗产,百年建筑遗产的保护面临怎样的课题? 百年建筑,记录百年风云 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就中国而言,在20世纪的100年里,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过去100年留在中华大地的建筑遗产,生动记录了百年历史风云...
2013年,全国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大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振奋精神、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机构和人员 年末全国文化单位29.3万个,比上年末减少0.31万个;从业人员215.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18万人。其中,文化部门所属单位6.47万个,增加728个;从业人员6...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和“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午,省文物局、省残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启动陕西省“百家博物馆文化助残公益行动”,向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6家参加公益行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并面向残疾人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此次省文物局确定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参加由中国残联、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全国“百家博物馆文化助残公...
非遗泥塑彩绘脸谱传承人佟秀芬为小朋友演示画法 非遗泥塑彩绘脸谱传承人林泓魁为小朋友演示画法 非遗传承人作品 小朋友现场绘制的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为纪念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5月17日以“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技艺”为主题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活动在93号院博物馆举办。 此次“走进博物馆学习、体验泥塑彩绘脸谱绘制技艺”活动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欢迎,现场有十多位小朋...
【英文标题】A Discussion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e Dividing of Yinxu Culture 【作者简介】范毓周,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36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目前殷墟文化的分期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大司空村分期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在殷墟发掘和殷墟文化的研究中得到长期实践和理论分析的验证,但是,随着田野工作和研究的进展,这种...
“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一书中提出的。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面对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现象,大小传统理论为我们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面貌及其发展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大小传统文化共存现象在中国...
龙头披红、点睛,随后被安放到龙舟上启航巡游……昨天在延庆夏都公园,北京端午文化节举行龙舟下水仪式,由此拉开北京端午节系列活动序幕——端午节期间,北京将举办首届“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市民可以欣赏、体验100余项“非遗”。 昨天上午9时许,按传统习俗,嘉宾们为龙头披红、点睛,之后龙舟开始下水启程,开始龙舟训练。多位小朋友也按照端午画“王”的习俗,佩戴香囊,在额头上画上“王”字,手腕系上五彩线,提...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区。这些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始终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由于文物的时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总体情况。根据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从管理角度出发,将文物划分为不可移动...
5月15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在易俗社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文化是西安最宝贵的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厚重的古都文化,是当代西安人的历史责任。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传承好展示好西安历史文脉。 魏民洲首先来到西安易俗社。易俗社始建于1912年,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也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团体之一。...
5月15日,“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发布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国内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故宫博物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报告(2012年)》正式出版。 单霁翔在会上表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遗产保护组织对世界遗产地的基本管理要求。故宫世界文化...
广州市自去年9月全面启动新一轮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各项进展良好。记者16日从广州市文化部门了解到,截止目前,该市各区经过地毯式排查,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线索591处,并且已完成38234件可移动文物的数据登录。 根据前期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国有非文博单位也有新发现,包括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饮食服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市档案局、市总工会饮食服务企业集团有限...
旨在打造为“广州绿心”的海珠生态城将开展一次全面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目前,广州市规划局已开始就海珠生态城范围内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进行公开招标。本次普查的对象除了文保单位之外,还包括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 本次普查对象为海珠生态城(一期)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普查范围包括海珠区广州大道至新滘西路以东区域(不包含琶洲岛),北至珠江前航道、黄...
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珙石雕 指导弟子雕刻 珙石因产自珙县而得名,其色泽黑而明亮,质纯而细润,手触顿有冰凉之感,是一种贮量不多的稀有玉石,民间称为“墨玉”。是制砚、制印和雕刻工艺品的绝佳材料,深受人们喜爱。 5月7日上午11时,在珙县珙泉镇一间20多平米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珙石雕民间艺人、传承人之一的张仁信,73岁的他,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一手托着一个鲤鱼形状的珙石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