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说道:“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据晋代郭璞注解,...
御宝轩现身青铜器瑞兽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青铜器是显示贵族身份的礼器。青铜器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文化遗产的...
6月28日,美国克拉克艺术馆新馆举行落成仪式,中国上海博物馆应邀举办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展,为新馆落成揭幕。 此次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展也是对2013年克拉克艺术馆“从巴比让到印象派”展览的回访,共展出从夏朝中期到西周时期的珍贵青铜器32套共40件,其中包括7件一级品。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表示,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展出将为庆祝这一两国关系中...
近日,在海外漂泊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器身与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皿方罍器盖在长沙合体。这再次引发市场对青铜器收藏的关注。 2001年,这件皿方罍器身由日本藏家释出,继而被法国藏家购买,成交价高达924.6万美元。然而,这一高价却难掩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收藏一直不温不火、行情不甚可观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青铜器收藏市场略有升温,但与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书画、瓷器...
楚国,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楚国都是其中之一。楚国强盛时的疆土几乎包括了我国现今版图的整个南半部,所谓楚地“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邳”。(《淮南子·兵略训》)现今的湖北正是当时楚国的腹地,着名的湖北江陵纪南城遗址就是当时楚国的国都—郢的所在地。所以湖北又被称之为“楚”,“楚地”、“楚天”都是人们常常对湖北的另一种称谓。两...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古代青铜器皿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古代的青铜容器、酒器等,壁厚都比较薄而且均匀。如果采用现代的常规砂型铸造方法,则难以保持其容器的厚度均匀;如果采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法即现代失蜡法,则较容易产生芯子扁心。我们通过对古代青铜器表面仔细观察发现,在一部分青铜器的表面,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规则的小方块式的垫片,在一些古代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物表面,往往能看到一些方形或圆形...
图1 图2 剑是一种单尖两刃的手持格斗兵器。西汉训古学专着《释名·释兵》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剑,首先是一种防范意外——如刺客或猛兽的个人自卫兵器,不一定适用于正面战场;但必须携带方便,取用快捷。青铜剑是人类首先接触到的金属剑。现以东周青铜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制——实心圆茎剑为例,将中国青铜剑各部位逐一介绍如下:剑的使用部分——有锋有刃的那一部分就是剑...
摘要: 商周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古至今,对其研究不断。现有研究表明,商至西周青铜礼器表面的纹饰大多来源于陶范,铸后刻制的很少。这就是说,青铜器的纹饰绝大多数是由铸造而成,说明浇铸前的陶范表面已经具有了纹饰。然而,对于范面纹饰的制作方法,则存在争议。是在模上制作好纹饰再翻制到范面?还是在范面直接制作纹饰?我们经过对商至西周青铜器纹饰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了四个问题。其...
在文物考古界和文物保护领域“青铜病”是一个大家都十分熟识的概念。但是,“青铜病”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另外“青铜”和青铜器上有害锈蚀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等的关系,以及明明是一种腐蚀却称之为“病”等问题尚需要追踪求源,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首先需要弄清楚“青铜病”这个词的来源。“青铜病”这个词是个舶来品。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就注意到了这种能够迅速发展并能蔓延到相邻的器物...
“青铜病”是一种使青铜器腐蚀加快的现象。元凶是绿色的铜锈——盐基氯化铜。在空气湿度大于49%的情况下,铜器的表面就会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锈层,但都是质地致密的锈蚀物,对青铜器是没有损害的。可是,如果青铜器原先已受到氯的侵蚀而生成氯化亚铜,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和氧气接触,可以生成蓬松粉状的盐基式氯化铜,通常称为粉状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可以很容易地透过蓬松粉幢的锈层...
考古学者将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根据生产工具和武器的材质,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为红铜与锡的合金,其熔点较红铜低,硬度较红铜大,在浇铸时气泡少,流动性好,可铸出锐利的锋刃及精细的花纹,适于制作坚实的兵器、工具及金光亮丽的容器。 在我国,古史所记“夏铸九鼎”的传说,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夏文化虽仍在探索中,但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
青铜,古代被称为吉金,在当时便是贵重之物。我国青铜器因遗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艺术精湛、特色鲜明而举世无双。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的商、周文明比西方的埃及、希腊文明同时略晚,是当时世界上并列的两大文明体系。雄伟壮丽的金字塔和巴特农神庙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我国古代建筑为木结构,难以保存,反映我国商周奴隶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社会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主要遗存和代表是驰名于世的青铜器。...
鎏金骑士贮贝器 贮贝器是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石寨山青铜文化之所以名闻遐迩,与出土许多精美的贮贝器有很大关系。由于都是用来贮存贝币的,所以称为贮贝器。根据器形、图像及制作工艺的差别,大致分为束腰圆筒形、铜鼓形、铜鼓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四类。 束腰圆筒形贮贝器。器身为束腰圆筒形,均有人物或动物雕铸的器盖和三足,主要有:鎏金骑士贮贝器。高50厘米,盖径2...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铭文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青铜器作伪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制作假铭文,所以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诸方面特征对于青铜器辨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器铭文是古文字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材料,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属于古文字学...
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随着作伪的产生,辨伪也就开始了。并且随着历代作伪的发展,辨伪也在不断的发展,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辨伪是金石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宋人辨伪已有一定水平,例如赵希鹄在《古钟鼎彝器辨》中指出:“三代古铜并无腥气,惟新出土尚带土气,久则否。若伪作者,热摩手心以擦之,铜腥触鼻可畏。”明代高濂着有《论新旧铜器辨正》中谈到:“近有真正民间之器,无功可纪,原无识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