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龙山石窟卧佛 龙山石窟的3号窟,一条宽约20厘米的裂缝从卧像腹部穿过。“你看这个裂缝,再不修补,造像就倾斜了。”孙博一边用软尺测量着石壁裂缝的宽度,一边说。他是中铁西北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文物保护工程师。6月底,《太原龙山石窟保护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具有千年历史的龙山石窟即将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昨日,我们与孙博工程师,还有龙山文管所所长董晋生,实地踏...
歙县许村镇金村的明代古祠“惇睦堂”,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了,因为损毁严重,当地村民及文物部门筹资百万元修复了前两进。7月12日,当地举行古祠修复后的悬挂匾额、悬挂祖容画像及祭祀等传统活动,吸引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还将筹资修复第三进。 村民筹款修复古祠堂 据了解,惇睦堂建于公元1536年,时值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近500年。惇睦堂有三进和三个天井,占...
歙县许村镇金村的明代古祠“惇睦堂”,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了,因为损毁严重,当地村民及文物部门筹资百万元修复了前两进。7月12日,当地举行古祠修复后的悬挂匾额、悬挂祖容画像及祭祀等传统活动,吸引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还将筹资修复第三进。 村民筹款修复古祠堂据了解,惇睦堂建于公元1536年,时值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近500年。惇睦堂有三进和三个天井,占地600多平方...
7月7日,记者从运城市盐湖区文物局了解到,位于运城盐湖区大渠街道办事处后院的明代建筑——河东书院藏书楼,经过半年时间的抢修,修复工程已经完工。 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奏毁天下书院,御史李廷观改为 “三圣庙”得免,万历十三年(1585年)御史赵楷更名“崇圣馆”,万历十六年(1588年)御史吴达可又更名“育才馆”。清初恢复河东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河东道吴...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产生书籍最早的国家之一。纵观横看古籍的发展史,尤其是目前存量众多的明清古籍,无论是印刷术还是装帧形式,乃至纸张等,堪称一绝。 但是,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古籍,久经了风风雨雨岁月的考验,遭受了多少次无情的天灾人祸的劫难,加上管理不善而惨遭虫蛀鼠咬,潮湿霉变或板结似砖……严重的残破古籍千洞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似同死囚一样,丧失了古为今用的价值。 ...
1956年生,苏州市人,本科 学历。1973年12月调入南京博物院, 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34 年。现任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擅长古代青铜器的科技保护与传统修复、青铜器的复制与现代仿制、青铜器的冶铸技术的研究、青铜器的辨伪;从事过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彩绘、壁画的保护与修复,石刻文物的保护、修复与复制,纸张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一)、仿釉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 陶瓷器物表面的釉层,在质地上和颜色上各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有的厚实凝重;有的稀薄光润;有的平润光滑;有的流挂不匀。有的布满不同类型的“开片”;有的呈现出“棕眼”或“桔皮”等等。在施工中,它们除了在配料和加工技法上有所不同,其仿釉基本方法和步骤大体一样,分为调制涂料和施釉。 1、涂料调制方法:调制仿釉涂料,其中包括调色和配制基料。釉色的调制与作色工...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绘画的各种载体而言,人们很早便开始在丝绢上作画了。举世瞩目的马王堆汉墓发掘中,一号墓和三号墓就分别出土了两幅珍贵帛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它虽然被认为是隋唐时期的摹本,却同样被后人视为罕见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绢画以风格古朴。色泽鲜艳和恢弘博大的气度,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绢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因而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钟爱。流传下来的许多...
中国文化、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壮阔瑰丽。而在浩渺的历史烟雨中,中国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炼的、综合的载体流传有序,它承载着一个国家文化的脉络和一个民族文明的火种。 然而,由于中国书画所用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娇嫩,极易破损;而在流传过程中,也容易受环境、气候、不当保护、人为损坏等因素影响,产生发霉、虫蛀、污迹、水迹、断裂、撕破、火烧等各种情况,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
记者昨天从市博物馆获悉,该馆邀请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6位专业文物修复技术人员,第二次大规模修复出土的文物,主要是修复考古发掘的陶器,截至昨日已修复约400件,距今最久的要属商周时期的鼎、鬲。 6位专业修复技师,3个工作室同时修复文物 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熊鑫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该馆开展了对发掘文物的第二次大规模修复。和首次仅由馆内相关技术人员修复不同,这次该馆从省文物考古研...
1992年,老河口市“霸王坟”古墓群一、二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战国时期漆木器和24枚竹简。漆木器经过了保护修复,部分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但具有更高文物价值的竹简,由于修复要求标准高、难度大,只得长期在封密环境下保存。 多年来,老河口市博物馆一直寻求国内文物保护机构对24竹简护修复,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和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鉴定修复协议,负责24枚楚简保护修复工作。经过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木...
在山西南部山区小县汾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家大院空旷寂寥、人迹罕至。当地村民说,历史上,师家大院曾辉煌一时,后逐渐凋零,如果再不修复、保护,恐将难以继续。 14日下午,在汾西县师家沟村,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师家大院寂寂无声。村口的石牌坊注视着不远处的高山沟壑,偶有村民路过,但村庄旋即复归安静。 在村口停车场前,一排平房大门紧锁,汾西县师家沟文管所、中国油画学院写生基...
7月7日,记者从运城市盐湖区文物局了解到,位于运城盐湖区大渠街道办事处后院的明代建筑——河东书院藏书楼,经过半年时间的抢修,修复工程已经完工。 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奏毁天下书院,御史李廷观改为 “三圣庙”得免,万历十三年(1585年)御史赵楷更名“崇圣馆”,万历十六年(1588年)御史吴达可又更名“育才馆”。清初恢复河东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河东道吴...
文物修复师正在修复文物 记者昨天从市博物馆获悉,该馆邀请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6位专业文物修复技术人员,第二次大规模修复出土的文物,主要是修复考古发掘的陶器,截至昨日已修复约400件,距今最久的要属商周时期的鼎、鬲。 6位专业修复技师,3个工作室同时修复文物 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熊鑫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该馆开展了对发掘文物的第二次大规模修复。和首次仅由馆内相关技术人员...
铁器文物是继青铜器之后出现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发展。中国古代冶炼比较发达,在商代就出现了铁制品,有名的“铁刃铜钺”、“铁援铜戈”、就是例证。在历史文物中,铁器占有一定的比重,众多的出土铁器,为研究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是我们文博单位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重要源泉。继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好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