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22日,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三清山获得两项世界之最认证。该山标志性景观“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现场测量权威认证,分别被认定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女神峰”和“世界最高的天然蟒峰”。 当日上午,世界纪录认证官Damir First开始对三清山东方女神进行认证,现场公布了测量数据和宣读认证结果:东方女神,整体高度86.4米,头部周长18.9米,胸围周长38.6米,底部...
8月15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获赠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包括:生存年代属于侏罗纪中期或晚期的赫氏近鸟龙、生存年代距今至少1.2亿年的三燕丽蟾、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辽西满洲龟等等。 当天上午,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化石标本捐赠仪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教授、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李海君先后致辞,捐赠仪式现场展示了11件由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无偿捐赠给...
8月15日,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右)在捐赠仪式上向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李海君颁发捐赠证书。 当日,辽宁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向上海自然博物馆捐赠了十件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赫氏近鸟龙化石和三燕丽蟾化石,以及形态保存完好的辽西满洲龟化石、辽蝉和异羽叶等未鉴定和未定种的古生物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安徽黟县黄村古宅内景 光明图片 古建筑,承载了一定历史时期及地域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保护好古建筑对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现存大量古城、古镇、古村,包括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2个,中国传统村落163个,古建筑遗存丰富。但其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于黄山、宣城两市,形成了以皖南徽文化圈为主的...
7月27日,2017年度“环球自然日青少年科普绘画大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 从3月开始,浙江赛区即启动赛事筹备工作,赴多个学校进行宣传与培训,并精心组织科普绘画作品征集活动,从400幅作品中评选出60幅作品进入总决赛。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了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 比赛采用现场写生,每位小选手都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勾画出丰富奇异的自然界和可爱的野生动物,在充分展示绘画...
7月18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的“恐龙木乃伊——浓缩的生命”展览在该馆C临展厅正式开幕。展览通过大量古生物化石展现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展现给观众他们是如何成为木乃伊并且以木乃伊形象成为化石。 本次展览将持续2个月,于9月18日结束。(浙江自然博物馆)
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已圆满结束,并将在8月初组织大陆学生在该博物馆大厅开展夏令营分享会,同学们将以PPT的形式,将自然探索之行中的所见、所想、所感,与同学和家长及观众们现场分享。 完成展览设备选用和使用情况专题调研 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布展项目,目前已完成展览选题定位、展览创意策划、内容文本编写,展示初步设计等工作,展品征集和场外制作已全面...
7月14日, 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展览在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开展。日本福井县有关代表和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等参加开幕并剪彩。 “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是以恐龙蛋化石为专题策划的展览,从蛋的生物学、蛋化石的发掘与研究、恐龙蛋与巢的进化、亚洲东部的恐龙孵化地等方面,全面展示恐龙蛋最新研究成果。浙江自然博物馆为该展览提供的恐龙蛋化石、恐龙复原模...
7月4日至13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台湾、浙江两地的中学生代表及两馆科教人员共35人一起度过了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为期10天的自然探索之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员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鲁迅故居、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义乌恐龙足迹化石点、良渚博物院、长兴金钉子地...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审议现场 波兰当地时间9日19时10分,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至此,江西铅山境内的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据了解,江西铅山武夷山为江西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据了解,武夷山于1999年12月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地处福建,一般人印象里都认为,武夷山是福建的。其...
资料图:9月4日下午,4只藏原羚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旁向路人张望。中新社记者 胡友军 摄 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7月7日,青海可可西通过表决顺利入选,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有着“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等美誉,它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其申遗成功的背后,也凝聚着多方的心血和努力。 就地理位置而言,青海可可西里位于玉树...
北京时间7月7日晚间,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对外宣布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个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图为2005年5月的可可西里。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为配合“浙江恐龙大复活”特别展览,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更深入了解恐龙如何科学地复原,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邀请了著名恐龙复原艺术家张宗达先生作题为“恐龙复原工作心得”的科普讲座。 本次特别展中的恐龙复原模型和复原画大部分由张宗达先生创作。讲座主要介绍了恐龙复原基本准则和科学与艺术领域的衔接两方面,讲座为观众呈现了大量恐龙复原中所需要的知识、工作方法和工作背后的故事,以保证恐龙复原的科学性。讲...
7月5日,“2017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了开营仪式。两岸中学生欢聚一堂,通过表演节目、互赠纪念品等联谊形式拉开了夏令营的序幕。 “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省台办等两岸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自2009年开办以来,轮流在浙江、台湾两地开展,至今已经连续举办第七届,深受浙江、台湾两地中学...
晚清时期,有一批大臣深感闭关锁国的国策桎梏,导致国力孱弱备受列强凌辱,遂大力推动洋务运动,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教育,练新军,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欲以此振兴中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张之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名臣一样,张之洞既是纵横政坛的政治家,治国安邦,施展抱负;又满腹才华,具有扎实深厚的文学与书法功底,或联轴,或镜心,或扇面,真草隶篆,纵横恣肆,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