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品文官补服 凤头鞋。顾炜摄 明代“建设部副部长”的官服什么样子?明代的“白富美”怎么穿衣?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看看《衣冠明道——泰州出土明代服饰展》。30多件明代古墓中出土的衣服、鞋帽,从泰州博物馆运来,现代快报记者昨天先睹为快。这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6日。 三品文官官服胸前绣着飞舞的孔雀 长衫、帽、裙、裤、凤头鞋、背心、披风、靴子、香...
博物馆镇馆之宝——桐木十八罗汉佛像及释迦牟尼佛祖木雕站像。 郑少华巨资购进的明代王爷千工床。 据兰州晨报报道: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却痴迷于收藏,将自己的全部积蓄用于收藏。随着藏品数量不断增多和丰富,他又萌生了一个念头——开办博物馆,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目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痴迷于收藏的农民 10月30日早晨,高台县天气阴沉,气温骤降,点点雪花落地即化。偏居在国家...
10月10日记者获悉,栖身贺龙指挥部旧址26年的南昌市民俗博物馆12月前撤出(今年8月1日本报已报道)已有了实质性进展。据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介绍,二楼的“图说南昌民俗”展览正在撤展,因新馆址搬迁到哪未定,展品或将暂时封存“束之高阁”。 据悉,今年7月,包括梅联华、崔维奇、付燕萍在内的12名南昌市人大代表曾联名建议,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陈列移至滕王阁景区。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陈列迁至滕王...
图为民俗博物馆一角 图为游客参观民俗博物馆 秋高气爽,走进兴隆县王平石村,历经254年的后龙封禁,已然让这一派龙脉山水森林覆盖、风景如画、沁人心脾。而近日,随着坐落在这里的奇石谷民俗博物馆的揭牌,这块自然风景圣地再添新地标,兴隆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再添新名片。 该县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3万年前的“四方洞”已记录了兴隆最早人类活动的足迹,加之清东陵后龙封禁,历史和自然馈赠给...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国家行政学院、山西省政协、山西省军区、光明日报社、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主办,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文联、太原市委宣传部、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书画家协会、人民网、新华网、文明网、军网和太原市文联协助支持,中国将军诗书画院、仁山仁海文化公司承办,有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委员...
剃头挑子、竹编饭篓子、老式“公平秤”……这些乡土人家过去常用的生活器具被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山东省莱西市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里,充满浓浓市井味儿,流连其间,让人不禁感慨生活变迁。 这家村民开办的博物馆坐落在莱西市水集二村文化广场中。几亩见方的院子,一个老式变压器矗在当中,几辆老式卡车和轿车等“古董”散落广场上,周围是几间低矮民房,门楼几间民房,被水集二村党委书记姜殿平建成了“博物馆”。在附近居住...
西关民俗馆内,平时难见人烟。 一上午不超过5个游客,从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需要两小时以上……尴尬的数字,折射出目前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窘境。 有研究显示,定位不清、交通不便、展品普通、展示手法陈旧等是广州现有民俗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游客少,折射出重金投入、烧钱维护的民俗博物馆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这可能是当前各地传统博物馆面临的共同处境。记者的采访也发现,对民俗博物馆的这些瓶颈,从业者...
为了加大力度弘扬历史民俗文化发展,日前,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开始进行馆藏提升,通过改变展品陈列方式、增加展品的种类等方式,对博物馆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创新。 东辽民俗博物馆是东辽县先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缩写,馆藏的五千多件民俗展品虽年代不算久远,但我们仍可从中丈量出这方土地上人文历史的深度,仍可从中窥测到这方土地上民俗民风的形成、进化与沿革过程。民俗用具展区的农耕用具、生产用具、生活用品等散发着东辽先...
香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佟志伟透露,随着香山四王府地区的拆迁改造,该地区拟建一座“文化香山”村落民俗博物馆,留住香山的记忆。 “从清代至今,香山周边的格局变化不大,但发展改变显着。虽然一些老院子早就被翻新成了红砖房,甚至沦为了大杂院,但是院子里都藏着些宝贝,如门墩、石碑等,这些都将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佟志伟说,目前博物馆建设的开工日期尚未具体敲定,但是展品征集的活动将率先启动。香山社区...
这顶轿子已申报全国可移动文物 它,来自江宁“九十九间半” 为了让市民更了解南京的文化,南京市委宣传部举行了2014年南京市民文化巡访——发现博物馆活动。昨天,第三期活动带领50位市民来到江宁区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及中国金箔艺术馆。不论是杨柳村“九十九间半”的古朴典雅,还是中国金箔艺术馆内10道复杂的金箔制作工序,都让巡访市民们大开眼界。 “九十九...
位于花都三华村的广州民俗博物馆,昨日起开始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后公示。博物馆依湖而建,强调岭南特色,骑楼将成为其重要元素。 规划显示,民俗博物馆位于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内,项目总用地面积36354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7730平方米,绿地率(含水体)67.9%,目前该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图书展览用地。规划图上可看出,民俗博物馆依湖而建,主要分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民俗馆、环湖展示区三大板块。景区...
石景山区西北部五里坨村,高不足百米的小青山脚下,一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群被修缮一新。这个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古院落,在历经约200年的沧桑后,如今已悄然挂起了“京西五里坨民俗博物馆”的牌子。 “院子里的故乡”年底落成 穿过一栋栋高楼,迎着六月的骄阳,一走进院落,古朴静谧的感觉就扑面而来。约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两侧,分别有两个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落。 左侧的院落,包括民俗陈列馆、学...
新郑市城关乡王刘庄村中间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小院,旁人看来它和周边的建筑无任何异样,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因为这里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昨日,记者拜访了馆长王大发,并参观他的私人收藏。 清朝黄帝御赐的匾额、民国时期的铜叉、“文革”年代的瓷缸、戏台上的鳖灯、货郎担的扁担、旧社会地主土豪的水烟袋、计量用的斛斗、镇宅用的七星宝剑……各种稀奇古怪的老玩意儿、老器物,令人应接不暇,甚至戴着一顶“西部牛...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民俗博物馆于5月30日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三大版块七项活动在充分展现端午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让市民们在体验中感受了节俗的乐趣和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端午节假期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因此主办方特意为青少年...
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里,家长和孩子们现场进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短短10分钟的时间里,在家长的指导下,近30个孩子纷纷施展浑身解数,最终包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粽子。 南京民俗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本次活动的策划人程伟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已经消失。“因为这些习俗有的已经不适应时代,逐渐被我们淘汰了。” 很少有人会做虎头鞋 程伟告诉记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