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炳灵上寺西佛沟密宗院原大经堂遗址举行了元代石雕舍利石塔修复搬迁竣工仪式,标志此项工作圆满完成。 炳灵寺元代石雕舍利塔高2.97米,13层。上世纪50年代,炳灵上寺喇嘛把石塔从西佛沟密宗院大经堂搬迁到上寺院内。1987年,又被搬回到西佛沟密宗院原大经堂遗址。受条件限制,石塔长期露天搁置,风化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在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高...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廖北远带领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有关人员赴兰渝铁路、兰州至成都输油管线、西气东输二线甘南供气支线等重大建设项目考古工地进行了检查,并根据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相关验收标准及评价细则,对配合这些重大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考核评价。廖北远副局长一行实地察看了榆中夏官营古城、渭源堡子嘴遗址、临夏李家坪遗址发掘现场,仔细查阅了发掘记录等资料,详细了解了考古...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就成万元户。”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火爆,这个流传了多少年的顺口溜成了盗墓贼的致富经。近年来,甘肃省内频频发生盗挖古墓葬的事件,在个别地方盗墓贼甚至公开进行盗挖,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对田野文物造成很大破坏。 由于众多原因,田野文物保护目前是一个难题,尽管有关部门进行过打击,可是盗挖古墓葬案件还是时有发生。近期发生的几起盗挖古墓的案件,再次将田野文物保护这个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有着敦煌的博大神秘、精彩绝伦,又不乏现代甘肃的活力时尚,下个月开幕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甘肃省文化周”将魅力亮相。昨日,甘肃省文化厅厅长邵明表示,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举办“文化周”,将助推甘肃文化走向世界。他同时表示,为加快文化大省和戏剧大省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我省每...
日前,由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马玉萍带队,组织首届全省陈列展览精品奖获奖单位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政府主管领导一行19人,赴山西省学习考察文物博物馆工作。在山西省文物局及大同、晋中、太原市文物局,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前往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壁、华严寺、悬空寺、永安寺、佛光寺、双林寺、应县木塔、乔家大院、晋祠及山西省博物院进...
汇聚书画、陶瓷、玉器、奇石、民间艺术品等五千余件的民间珍藏,将于9月底在此间拂尘亮相。在众多珍品中,明代著名书画家仇英长卷《十八罗汉图》难得一见。9日从兰州市文广局获得这一消息。 这场名为2011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的展会,将于9月30日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宝”级收藏,如黄河奇石中的佼佼者被命名为《运筹帷幄》的藏品、明代著名书画家仇英长卷...
近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使该省具备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的单位增至3家,具备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增至4家。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相关资质认证制度是顺应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发展要求,加强和提高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水平,促进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动文博行...
日前,记者从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文物保护小组处获悉,当地一砖厂在取土推开3万平方米地表时,发现大量破损陶片,经初步分析,属马家窑文化马厂时期。 据保护小组工作人员介绍,从村民推土出现的陶片、骨渣等推断,此处为墓群遗址,面积南北长1500余米,东西300至500米不等,除掘出较大陶器残片外,其余地表还散现细小陶器碎片。 长期以来,该区域作为村委会集体机动用地,主要用于开荒和为村办砖厂提供生...
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已正式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这意味着被当代史学界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将得到系统保护和修复。 记者8日从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获得如上消息。所长王奎说,该石窟因年代久远,经风吹日晒和大雨侵袭,多数裸露在外的洞窟本体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和损坏,石窟内壁画也多有脱落现象。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武...
日前,嘉峪关市委书记、市长郑亚军在嘉峪关关城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召集宣传、发改、财政、建设、国土、旅游、文物、文化、规划、水务、交通、园区办、环保、园林、农林、三产等部门及雄关、长城、镜铁三区负责人,专题研究关城保护维修、关城景区环境整治等工作,对涉及的附近企业及部分民居拆迁、景区绿化、道路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郑亚军强调,认真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今年7月在嘉峪关视察时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文物局...
新华网兰州9月10日电(记者张文静)甘肃省武威市近日出土了两件石质文物,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这两件文物为十六国时期石造像塔,距今约1600年。 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了解到,9月1日,施工人员在武威市西片区武威市博物馆建设工地东侧50米开挖道路时,在距地表1米处发现两件石质文物。项目负责人立即打电话告知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抢救性清理发掘,并将出土的两件石质文物经过清洗、辨认,初步鉴定为十六国时期...
图1 图2 近日,武威出土的十六国时期早期石造像塔,距今1600年。考古专家说,该石造像塔的出土对于研究十六国的历史以及研究早期中国佛教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9月7日上午,记者在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看到,两件石造像塔中的一件基本完整(图1),塔高47厘米,底径27厘米,顶部直径14厘米,顶部和底部残缺。石造像塔为圆柱体,上小下大,顶部为四方形,四面各雕刻佛像一尊,头部缺...
中新网兰州9月9日电 (记者 冯志军)汇聚书画、陶瓷、玉器、奇石、民间艺术品等五千余件的民间珍藏,将于9月底在此间拂尘亮相。在众多珍品中,明代著名书画家仇英长卷《十八罗汉图》难得一见。记者9日从兰州市文广局获得这一消息。 这场名为2011中国(兰州)艺术品收藏博览会的展会,将于9月30日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宝”级收藏,如黄河奇石中的佼佼者被命名为《运筹帷幄》的藏品、明代...
甘肃两座汉墓被盗,逾50件珍贵文物追回。甘肃平凉市境内发生两座汉代墓葬被盗事件。记者9日从平凉市公安局获悉,包括汉白石口含、铁剑、连弧纹铜镜、鎏金棺花、马镳及绿釉龟灶等50余件珍贵文物已被全部追回。两汉墓被盗后,中国公安部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目前,分别参与两起盗墓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汉墓被盗案系一只汉代青铜鼎在贩卖过程中牵出。今年8月14日,该市灵台县警方接到一男子报警称,其出资2.7万...
甘肃省白银市近日发现一组史前文明黄河岩画,整组岩画由24幅图像组成,高约7.5米,宽4.4米。白银市平川区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刘再明说,该区水泉镇野麻村群众发现的这组黄河岩画位于黄河红山峡谷黄河西岸,岩体为红砂岩。24幅图像中,人体像10幅、人头像5幅、动物像8幅、器物像1幅,另有磨迹1处。根据岩画内容,可将其分为“家庭图”、“狩猎图”、“农耕图”三部分。 岩画所在的米家山脉大浪山,山势陡峭,不易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