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青瓷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收,平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子比前更致密,灰白色,釉子匀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晚唐...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窑还有一种带有“...
唐代中国瓷器的白瓷窑口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制技术迅速发展。制瓷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有了窑名,反映出唐代瓷业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青瓷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著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
唐代的瓷器装饰以长沙窑和鲁山花瓷最具代表性。长沙窑开创中国瓷器釉下五彩装饰、文字装饰之先河。长沙窑有很多文字装饰,在瓷器上写了很多世俗俚语,比如“仁义礼智信”。还有我们在《全唐诗》上都查不到的唐诗,因为长沙窑是唐代的窑口,所以它上面写的诗都可以称之为唐诗。比如“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岁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等,这听着像诗,也像顺口溜,很通俗,表明了当时人生活的状态。 唐代的另一种装饰...
南青-越窑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主。越窑的范围主要指唐代越州行政管辖的七个县,包括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等。古代瓷器大多是以当时的行政区域加上窑口的名字命名,比如越州产的瓷器就叫越窑。 最早期的越窑有点儿偏黄,那个黄是绿里透黄,有点儿像我们吃的红糖的那种糖黄色。在故宫收藏馆里有个越窑的青瓷注子。所谓"注子",就是执壶,小口。执壶是现在的名称,唐代记载里就叫"注子",也叫"偏...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放在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
历史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发现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瓷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美术工艺品的特点,采用堆贴...
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腻得慌,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找到做这个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佐料,然后,段文昌亲自操刀做示范。 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
这枚唐代花鸟菱花镜直径10.2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内切圆形,整枚镜形似盛开的花瓣。镜钮外有两鸟两禽,鸟儿展翅飞翔,禽则静立不语,鸟禽之间隔有折枝花,外圈莲花瓣内有花蝶纹饰。 这样的八瓣菱花镜,又饰有花鸟,属于唐镜中比较花俏的,一般多为闺中小儿女所用,可随身携带以供照容。唐镜中以花鸟、走兽等为主题纹饰的镜子颇多,其中又以海兽葡萄镜最盛,花鸟镜与之相比少了些。此枚镜包浆自然,黑漆锃亮,图案明快,...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 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 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其遗址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孙家湾村南, 地处龙首原北坡下的低地上。太液池的考古工作始于1957年,当时中科院考古所唐城队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钻探,确定该池东西两部分的位置,其中东池小,西池大,东池3.3万平米,西池14万平米,当时未作发掘。1998年,唐城队进行再次勘探,但当时东池已被现代房舍占压,无法开展工作,西...
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山东省金乡县唐代光善寺塔最近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银质《大般涅槃经》封底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此类刻有明确年代的藏经在宗教史上意义深远,也属目前中国首次发现。 记者是从今天于此间举行的光善寺塔出土文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一消息的。据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介绍,金乡县唐代光善寺塔在维修时,意外发现22件珍贵银质文物及...
10月28日下午,备受台湾各界关注和民众期待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开幕仪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陕西省文物局代表团和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等社会各界人士共40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台湾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会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台北历史博物馆、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承办。展览将于10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陕西省文物局代表团团长、副局长张文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