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铜镜在我国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工具之外,更浓缩着文化,见证着历史,默默记录着悠悠历史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
千年的文化 濒危的资源 人类于沉香的关注已有3000多年,而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史料中有丰富的沉香记载,到晚唐及五代则又有了更高度的提升发展。在宋代,好沉香是一两沉一两金;到明代,就已变为了一寸沉一寸金。从等重发展为等体积易换,算算也有10倍的增长了。 沉香的采集是相当艰难的,沉香不像别的矿物,没有矿脉也没有任何标志,寻找埋藏在土里的沉香,只能靠经验。而于越南的几个沉香产区...
香席中燃点的香料 中国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 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
春秋至汉魏时期中国香文化的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
中国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两瓯茶,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案前要焚香助兴,甚至连洗澡时也有沐香的习俗。到了唐代,香道已经很盛行,宋元时期更是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香的使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属精神范畴,又属物质范畴。从人类衣食住行的生存环境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生活,从民间崇拜祭祀乃至社会各群体与香的关...
2013年12月30日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经过近10个月的运作,基金做了哪些工作?今明两年的工作方向是什么?9月22日上午,基金召开了首届专家大会,启动了首批资助项目的复评工作,记者采访了文化部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 通过“基金制”推动艺术创作发展的管理方式,得到普遍认同 记者: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蔡武:国家...
9月26日,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国内外十余名市长及城市管理者出席论坛,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最前沿理论与案例展开深入探讨。不少与会代表表示,让市民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本次名城会与往届有着很大的不同,出席论坛嘉宾从城市管理者扩大到相关领域专家,NGO组织代表等。当天,有来自中国、韩国、印...
近日,海盐公布了《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海盐鱼鳞塘修筑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器编织技艺”被列为《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今年6月,海盐县组织开展《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全县各镇(街道)通过前期调查,线索收...
主题为“收藏就是时尚”的2014(第十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3日至16日在世贸商城(兴义路99号)隆重举行。 本届上海艺博会参展商——香港大成堂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在本届盛会的陶瓷馆中推出吴立军和吴顺珍的紫砂作品。 现选登“香港大成堂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部分参展作品,供艺术品收藏者选购。 吴立军 《祥龙戏珠》 紫砂高黑泥 吴顺珍 《 脸谱》 底槽清
13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双方将遵循合作协议书,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着重于文物数字化、保护修复研究、教育培训、开放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故宫与敦煌石窟都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都具有悠久深远的历史,博大丰厚的底蕴。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等方...
在长安街延线的通惠河南岸,矗立着一片气势雄伟的仿古建筑群。2010年9月启动的国粹苑艺术品交易中心就坐落在这里,硬件配套设施完善,展览、拍卖、商铺等功能一应俱全。与此同时,这里毗邻CBD商圈,交通便利,所以在开业之初便深得业界关注。2012年还被评选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前景似乎一片大好。然而四年后的今天,偌大的国粹苑却是人气冷淡,空置率居高不下,连运营管理团队也换了数拨,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风光...
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大波那铜棺于1964年在祥云县大波那村出土。是迄今云南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同时也是全国仅有的一具保存完整的青铜器时代铜棺。 1964年3月祥云县大波那村的村民在取石中发现一座木椁铜棺墓,后经省文物部门发掘出土了一具青铜棺及大量的随葬青铜文物。经测定铸造年代为距今约2350年,约为战国初期。铜棺重达2571千克,长2米,宽0.62米,高0.82米。外形仿一“人”字形两面坡...
香道文化 人们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人类生活在无限的气味之中,经过感性和理性的选择,知道如何应用生活周遭的香料,渐渐地演变成情操教育的一环——香道。这是人类由嗅觉官能的享受到精神层面修身养性的诉求,所产生的一门生活美学。 那么香道的定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关「香气的艺术」。如果要进一步说明,就是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
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倾其所有,向天祈福,让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
香,是人类文化史里很富美感的一种文化。 中国的香,历史悠久,自远古时期,祖先们在祭祀中燔木升烟,到近代的日常用香,它以着清扬飘逸的姿态,在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里,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温润着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然而到了近代,香文化却鲜为人知。一谈起"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香是拜菩萨用的".香能袪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感觉,因此常被用来做为供养佛菩萨的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