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古格王朝遗址欲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 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遗址和札达土林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目前申报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据阿里地区札达县县长索巴多吉介绍,阿里地区有关部门正对拟申报世界遗产的古格遗址进行环境整治,包括拆除遗址周边的违 章建筑,在重要的壁画点设置保护栏和中英文说明牌,并专门修建了...
发掘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哈密地区文物局 发掘领队:王建新 中高台和四周石围居址遗迹 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北麓,西距巴里坤县城23公里。2006—2007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的协助下,对东黑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基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李素婷 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西南部。2006年6月—2008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连续的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18500余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汉代、唐代、宋代、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年代相当于殷墟一、二、三期,而以殷墟二期为主。 商代晚期聚落内部有功能分区。...
发掘单位:武汉大学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王然 孟华平 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柳陂镇辽瓦村四组,海拔151—174米,是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遗址现存总面积12万平方米。 2005—2007年,武汉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6600平方米的发掘,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东周、汉、唐宋等时期遗迹和遗物,其中尤...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良渚遗址管委会 发掘领队:刘斌 西城墙白原畈段 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约20公里,处于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带,东苕溪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在两山之间约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分布着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其中有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贵族墓地和祭坛,有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基——莫角山遗址。 良渚古城城墙与莫角山遗址分布图 经过20...
发掘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张松林 石核 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其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300—860米,面积14...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李占扬 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西侧。2005年6月进行首次考古发掘,面积9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5452件。2006年发掘120平方米,石制品5690件。2007年发掘49平方米,除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外,在TG9深4.99米处(距基点)发现人类头盖骨化石。 人类头骨盖化石 2005年至今,发掘25...
秘鲁考古学家最近在利马省境内的班杜里亚考古地发现一处古城遗址。经放射性碳检测,遗址建筑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距今已有5200多年的历史。 据当地媒体14日报道,秘鲁著名考古学家亚历杭德罗·巴雷拉说,这一发现将秘鲁古代文明史提前了300年。此前被称为“美洲最古老城市”的是秘鲁最著名的卡拉尔遗址,其建筑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年。巴雷拉说,这座古城遗址的轮廓及城中...
目前我国出土最形象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面像 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编写,学术界期待已久的《蚌埠双墩遗址发掘报告》终于出版发行。昨天,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专著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文化,不仅将我省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而且这个目前我省及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上出土的600多件刻画符号,很可能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
昨天,《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首度发布,报告中发表了双墩遗址发掘出的600多件刻划符号的珍贵材料。昨天,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研讨会,就双墩遗址的内涵和630多件刻划符号与汉字起源的关系进行了解密和探讨。 双墩遗址位于我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它的发掘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也将我省的历史上溯到7300多年前。双墩遗址曾先后进行3次...
海盐西长浜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于今年3月6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海盐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进点而正式展开,至今已有1个多月,发掘工作进展顺利。迄今为止,除在表面的清理过程中发现了数座南北朝时期的残存墓葬,出土了残青铜镜、银叉、钱币等器物外,共发现良渚文化晚期墓葬5座,共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其中玉器有色质精美的锥形饰、坠、管、镶嵌片饰等,石器有石钺、石刀、三孔石刀、石锛及有孔“镰形器&...
4月上旬,省考古所与贵阳市文物管理所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文物调查队历时10天,在乌当区鱼洞峡周边发现了多处地下文物及古道、老桥等一些地面文物。 据介绍,此次调查主要发现有:姚坪墓群,位于永乐乡石塘村姚坪组一处小缓坡上,南距鱼洞河约50米。发现清代墓葬1座,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刘万贵墓;大龙井磨房遗址,位于永乐乡甘井村米汤井组大龙井鱼洞河河边,现已被泥土掩盖。据了解,该磨房从清代一直...
4月11日,中国天文历法专家通过论证认为,始皇三巡的胶南琅琊台是迄今已知地面上遗迹尚存的我国最早的观象台遗址。以中科院院士陈建生为首的十多位中国天文历法专家,今天在胶南市开展了一场琅琊台天文历法学术论证会,并得出了上述结论。 论证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位于胶南市海滨风景区的琅琊台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浅谈琅琊台的中国古天文价值》的报告,并根据...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今起在江苏无锡举行,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二十世纪遗产的保护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主题,为此,论坛将讨论通过《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宣言》。 “二十世纪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的主题。国家文物局将二十世纪遗产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普查重点,旨在加强对1901年至2000年中国近百年文...
记者1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目前已在瀑布沟电站库区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抢救性发掘正在进行中。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介绍,其中一处“麦坪遗址”位于雅安市汉源县的麦坪村,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瀑布沟电站淹没区内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现在,考古专家在以前四次发掘并发现大量遗存现象的基础上,正在遗址东北部进行第五次发掘,计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