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15时许,南昌市第二医院工地上,工人打桩时挖出精美古砖,疑似发现古墓。目前,警方已保护现场,等待考古人员的发掘。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工地已停止施工,工人们围坐在一旁,“你看,这砖多漂亮,又厚又结实,一看就是古代的青砖。”工人捡起一块被挖断的青砖说,当时,他们正在打桩,没想到挖掘机带出一块青砖。 记者走近深井看到,井内满是积水,距离地表五米深左右的位置,依稀可见排列整齐的砖体结构...
消费者购买宝石饰品时,最在乎的无外乎是宝石的真伪、品质了。那么有哪些判断宝石真假的专业技巧呢?宝石鉴定证书是不是真的那么可靠?本期节目,我们走近宝石鉴定师,请他们分享宝石鉴定的技巧,也揭开宝石鉴定和宝石鉴定师的神秘面纱。 【珠宝鉴定师曝光假货制造过程】 有人是天生的对宝石爱不释手,而有一群人,与宝石打交道,是他们每日的工作。在不少影视作品中,能看到鉴定大师们,在显微镜下辨认珠宝的镜头。而这...
艺术品鉴定、评估以及艺术经纪品,是一项涉及学科十分广泛且知识积累过程又非常缓慢的较特殊学科。如果企望通过几天的短期培训便能持证上岗,我们以为最终的结果,不但不能有效规范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艺术品经纪的无序局面,还很有可能因此而带来诸多难以收拾的更加混乱的后果。 无论任何收藏行业组织、学术机构,抑或名牌高校设置的艺术品鉴定、评估及经纪人专业,即便学生经过了本、硕连读的专业学习,一旦离开校门接触到课堂...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近几个月来,围绕着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使得成化斗彩瓷器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那么,成化...
细雨中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全国展开。在西藏等边远地区,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如何?面对普查的难点之一宗教场所的文物,文物普查又该如何开展、有何经验?7月下旬,本报记者走进了西藏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实地采访了西藏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现场。 零起点 首次实现电子化、藏品数据标准化 7月的西藏迎来了雨季,每到傍晚,...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法书名画的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致作伪现象频出。还有许多书画作品在辗转流传中出现了某些方面不明确或难以辨识的情况,而书画著录书往往记述了某些书画的流传经过及收藏流传过程中拆改、变动等内容,因此对于书画鉴定同样具有辅助作用。由于著录书编者的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故使用著录书时也要慎重,既要借鉴它的参考价值,又要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谬误。 皇室编纂的著录书...
古玉鉴定之古玉改作。盖古玉完整之名器不易得,品质之佳美者不易得。但破碎之残片尚可得,品质低劣者尚可得。作伪者每将残器改作或补整之。如旧璧一块业已破碎不完,若如此出售固无人留置,即有人留置亦不能索出重价。但可察其破缺情形而量予改作。 如缺破一半,则将馀之一半制为璜。如缺四分之一,则改为瑷。如里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如外边缺破,则磨去一层而为环。诸如此类,变化不穷。其补整之法,亦甚精妙,随...
造假古玉的特征:只有前述之罐子玉,虽与玉极相似,仔细察之,均有气眼。且比真玉则微有蜷脚,久远不润,且脆甚。石之充玉者,骤视之颇相似。但均不温润,且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 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盘擦,亦不显进步。观玩日久者,一见即分别可也。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盖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如磨截原有之一部份,虽由形状上不能知其真伪,但一察其大小...
漆器的装饰技法与款识的变化也是漆器鉴定中不可忽视的依据之一。就漆器的装饰技法而言,经历了 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时代出现的新的装饰技法,往往成为我们漆器断代的辅助依据。汉以前的漆器装饰一般较为简单,多为单色彩绘。 汉代虽仍以单色彩绘为主,但已出现针刻、堆漆,金银箔贴饰等。出现于唐代并在唐代盛行的金银平脱,到五代时虽然还存在,但已不再流行,仅与嵌螺钿工艺配合使用。百宝...
在掐丝珐琅器纹饰图案上,有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器物上的纹饰图案特征;二是组成纹饰图案的掐丝工艺。曾有学者对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上的主纹饰图案"缠枝莲纹"做过比较分析,指出其不同的特征:元代末期和明代早期的缠枝莲纹,布局疏密有致,图案线条全部用单线勾勒,花朵饱满,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明代中晚期的缠枝莲纹,布局趋于繁缛,开始以双线勾勒廓,花瓣趋于瘦尖,花心常呈"圭"字形或如意形;清代缠枝莲纹,布...
明清掐丝珐琅器的器型,总的发展趋势是体积与形制由小到大,明代掐丝珐琅器以陈设、祭祀性用途为多,有较多的仿古青铜器的制品,如鼎、盘、匦等。清代的掐丝珐琅器,器体从康熙时期开始逐渐增大,器型复杂多样,用途广泛。除了仿古器之外,还加入了西洋器物,如西洋仕女杯碟等。另外,还有一些立体人物及动物,人物题材的图案以儒、道、释为主。 关于明清掐丝珐琅器的风格,杨伯达先生认为,明代宣德掐丝珐琅器,构图严禁...
明宣德早期以及宣德以前的掐丝珐琅器,通常以浅蓝色作地,釉色鲜艳明快,具有水晶般透明感。明宣德晚期开始,广泛应用宝蓝色作地。万历年间,又出现以淡青、白色作地,珐琅色釉品种有所增加。清代虽珐琅色釉品种更多,但皆不透亮。明代掐丝珐琅器的制作,由于所用的珐琅釉料中硼酸盐含量过高,且烧制时冷却时间较短,无法将烧制时所产生的气泡及时释放出来,因而掐丝珐琅器的表层,常有许多砂限。砂眼多,影响美观,为了弥补这一缺...
目前所见带有纪年款制的掐丝珐琅器,明代仅有宣德、景泰、嘉靖和万历四朝,清代有康熙、雍正、干隆、嘉庆、同治、光绪等六朝,而大量的各朝掐丝珐琅器都无款识。综合来看,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不外乎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 明宣德款有铸錾、双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字体有楷书与篆书两种,其中又以楷书占绝大多数。款识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或"大明宣德年制"字,款识排列有直单行、直双行、直...
中国的织绣虽然起源和发展都很早,伹作为藏品文玩的历史与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等比较,则相对较晚。目前所见的实物,除考古发掘出土的之外, 传世品中年代最早的为宋代缂丝。宋代缂丝以其独特的技法再现了书法绘画艺术的魅力,受人珍爱,被称为"画绣"。明代已有人郑重地收藏这类作品。在清代,清皇室是织绣艺术品的最大收藏者,民间的织绣品收藏家也日益增多。清末民初,有些收藏家已开始从事织绣艺术的鉴赏、收藏的研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