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三个月的考古发掘,日前,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向媒体公布:我国明朝晚期外销瓷产地及“官搭民烧”生产方式,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寻找到物证。 2007年9月25日,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共同对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景德镇观音阁明晚期瓷窑遗址进行了发掘。从该遗址A、B、C三个区块共730平方米面积的发掘中,发现一批明晚期作坊、窑炉遗迹、...
发现于20年前的德林石棺 3月24日,吉林省敦化市考古专家经多年考证,对一件被发现20年的古代石雕文物得出鉴定结果,这个酷似古建筑的石雕原是古渤海人盛殓骨灰的石棺。专家称,这对考察古渤海国历史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20年前,吉林省敦化市黄迎军、陈彦君、王春成等7人在敦化境内进行德林石文化考察,意外发现一件古代玄武岩石雕。石雕分两部分,上部为酷似古代飞檐斗拱的房屋建筑的石盖,盖顶呈正方形,下部为...
“大眼睛”陶片 罕见的蜥蜴纹彩陶盆,奇怪的大眼睛陶制残块,这些珍贵文物在杨官寨遗址考古中均被首次发现,这是记者昨日从杨官寨考古队获悉的。 史前聚落可能有“护村河”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北岸开阔的一级台地上,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仰韶时期一处罕见特大型原始先民的聚落(人群聚居地,可理解为村落)遗址,距今约5000―6...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程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记者20日从位于安徽师范大学的省遥感考古工作站获悉:该站正和江苏工作站共同承担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遥感考古工作,为大运河的申遗和保护工作摸清“家底”。 20日,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省遥感考古工作站站长王心源告诉记者:京杭大运河堪称“中国古代文化长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省遥感考古工作站...
黄釉陶鸱吻 出土鸱吻的通道 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挖掘又有重大发现。日前,在原儿童公园北面的考古现场出土了一件高达一米、金光闪闪的建筑构件——鸱吻(又称“脊吻”,即殿阁类建筑屋顶上的特有装饰物)。据初步考证,此物件是广东迄今考古出土文物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鸱吻,它比我国最大、现存于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代鸱吻还要早100年。 记者来到南...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出炉:我市博爱县金城遗址入围。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共有24项考古发掘项目入围初评,我省占8项。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注重参评项目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突出“新”、“重要发现R...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个入围项目日前揭晓,陕西省“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和“淳化枣树沟脑遗址”进入决赛圈。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自2007年底开始。专家对参与初评的51个项目进行评议,最终确定24个考古发掘项目入围。专家表示,2007年是考古重大发现相当集中的一年,而陕西...
秘鲁考古学家19日宣布在秘鲁中南部库斯科省首府库斯科市发现一处印加古建筑遗址,与史书《印卡(即印加)王室述评》中描绘的情景完全一致,为秘鲁学者研究印加帝国历史提供了新物证。 这处遗址位于库斯科市穆尤克马尔卡区的萨克萨瓦曼城堡附近,由一系列低矮民房组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其中一部分如今被埋在水泥建筑物下。 据史书记载,这些印加古建筑是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库斯科后摧毁的,以弗朗西斯科·皮...
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文物局获悉,江苏省的梁王城遗址、扬州城南门遗址考古入围“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江苏段涉及的一处遗址,4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迄今为止,发掘揭示了一片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龙...
昨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日前在北京结束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评审会上,参评的51个考古发掘项目有24项入围,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邙山墓群项目榜上有名,最终评审结果将于今年4月揭晓。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审由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举办,参与初评的发掘项目都是评选活动小组对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的重要...
神秘大鸟可能为鸵鸟祖先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考古学家日前在距离巴黎不远的地方发掘出了一种极其罕见的远古生物的脊柱化石。据考证,这种古老生物应该是现代鸵鸟的祖先。 通过对这块脊柱化石和同一地层中出土的其他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古老生物生活在距今至少5600万年前的古新世。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脊柱化石的尺寸后指出,该生物的身体高度与现代的鸵鸟非常接近,最高可达2.5米左右。 不过,与现...
据洛阳晚报报道:市文物局昨日透露,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4个入围项目日前揭晓,“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项目进入决赛圈。 “邙山陵墓群”保护区面积756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摸清邙山陵墓群的“家底”,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立项,由我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承担了对邙山...
记者昨日从文物部门获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陕西省有2个项目列入其中,即西安张家堡汉墓群和淳化枣树沟脑遗址的考古发掘。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评审会3月9日在京召开。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负责人以及中国文物报社的相关人员,对2007年度参与初评的51个项目进行评议,最终确定24项考古发掘项目入围。...
据此间媒体12日报道,希腊考古学家去年在拜尼亚市进行考古挖掘时,在一个距今约1800年的年轻女性头骨上发现脑部手术痕迹。古代希腊脑部手术的有关记载再次得以印证。 考古学家发现,头骨上有环锯术手术痕迹,这是古代处理脑部受伤和脑部疾病的一种手段。 “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复杂的手术,只有训练有素的专科医生才能操作,”挖掘小组成员扬尼斯·格莱科斯说。 一名骨骼专家研究后...
南京明城墙武定门段2001年维修时曾发现一处遗址,经考古发掘后认为极有可能是南唐时建的伏龟楼,然而明城墙研究权威杨国庆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南京城墙志》中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这里应该是东吴时建的周处台(又称孝侯台)。 记者昨采访了主持那次考古发掘的南京博物馆考古队主任王志高。他回忆说,遗迹为长方形,东西长超过15米,南北宽近8米,残高1.5米以上,遗迹南侧部分墙体被叠压在明城墙下。之所以将此处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