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山东省高青县举办的姜太公与西周齐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认为,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出土的带有“齐公”铭文的铜觥是周朝齐国立国初年的器物,这进一步印证了陈庄西周城址与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间的密切关系。 据悉,长期以来,早期的齐国历史,一直缺乏实物资料和考古明证。2009年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发现,对研究早期齐国历史意义重大,该发现并被评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但围绕城址的性质,至今未能形成一致...
2015年5月27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孙庆伟、工程师崔剑锋一行莅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就赵庄遗址、人民公园360广场等遗址出土玉器鉴定事宜进行商谈。 本次合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对出土玉器的材质、工艺、微痕及玉沁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从多角度对出土玉器进行了解和研究。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项目合作,共谋双赢发展。这也是...
来源:《民族艺术》 2014年05期 【摘要】明清是中国壁画墓的衰退期。在图像体系上,仍然维持着中上贵族阶层和一般贵族、平民阶层两个图像体系。在图像特征上,对应于图像体系而表现为沿革的图像特征和特色的图像特征两个类型。对于明清壁画墓的衰退,我们应当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墓主人阶层上移的影响,一是宗族仪式程式化的影响;后者包括宗族墓群的影响、宗族丧俗的影响和宗族祭祀的影响三个内容。同时,族谱中有许多...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大批有关先秦两汉的珍贵文献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推进了先秦文学研究的发展。 本期所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陈桐生教授讨论了出土文献对于先秦散文史研究的重大影响。“郭店简”和“上博简”中一批儒家文献基本上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时代处于孔孟之间,其价值大致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弥补了从孔子到孟子之间的儒家学派传承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年03期 【摘要】 金元时期在豫西中部地区多个窑址同时生产青瓷和钧瓷,发掘于2005年的汝州东沟窑遗址即是该类窑址典型代表之一。为系统了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的胎釉元素组成特征和工艺特点、揭示两类瓷器各自随时代变化的规律,本项研究采用EDXRF和OM对东沟窑遗址出土且地层明确的43件金、元时期青瓷与钧瓷标本胎、釉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胎、釉的原料配比...
许昌学院学报 2014 第3期 【摘 要】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整体的宏观文...
青年文学家 2013 年第19期 摘要:通过对钧瓷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钧瓷艺术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的美的共通因素,有利于对钧瓷艺术的发展及国际市场的拓展铺开道路,对钧瓷未来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走向进行研究,对钧瓷的宣传和营销方式进行探索,以其钧瓷文化艺术更快的走向世界,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文物春秋》 2015年01期 【摘要】西山旧石器地点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镇柏家沟村西山小河的Ⅲ级侵蚀阶地上,发现于2011年4月。共采集石器9件,石器类型包括石片和工具2类。原料以玛瑙为主。工具中刮削器占主要地位,兼有少量石球。该地点年代较晚,推测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关键词】辽宁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
《文物春秋》 2015年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冀中南汉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分析,解析出冀中南汉墓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代墓葬共性因素和本地文化因素消长变迁的分析,提出西汉时期冀中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继承当地传统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因素,至东汉时期,地域文化特征淡化,融入汉文化之中。此外,就各类墓葬文化因素构成中外来文化因素所表现出的特点,提出冀中南汉墓在两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以往有关渤海国早期王城遗址的研究,因受当时渤海考古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问题较多。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渤海"旧国"敦化敖东城说不断遭到质疑。《新唐书》的《渤海传》与《地理志》,对渤海王城道里方位的记载各有偏重,所用标准不同,将二者等同对待考证渤海"旧国"位置的思路值得商榷。而且田野考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将渤海早期王城考证在吉林敦化一带,缺乏考古学...
《艺术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河走西廊魏晋墓砖画题材丰富,数量巨大,保存完整,文化意蕴丰厚,是敦煌莫高窟之外的又一“地下画廊”。有“大漠戈壁中的地下艺术宫殿”的美誉。河西魏晋时期砖画对敦煌壁画在内容、造型、构图、装饰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河西走廊;魏晋墓葬砖画;装饰艺术
《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摘要】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
《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共计发掘了十三次,出土了大量各种质地的珍贵遗物,木案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该墓地木案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关键词】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木案
《黑龙江史志》2015年05期 【摘要】四坝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彩陶经由马厂晚期"过渡类型"发展而来,并与齐家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四坝文化彩陶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演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坝文化;彩陶;天山北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东南文化》2014年01期 【摘要】对崧泽、良渚文化陶缸的出土情境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陶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发现,陶缸的礼仪功能占居主导,它往往作为礼仪祭器参与重要的丧葬仪式和宗教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还兼具实用功能,初步推断是食物加工的器具。除此之外,对陶缸与墓葬等级关联性的讨论也有助于全面认识陶缸的功能性质。 【关键词】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陶缸;出土情境;功能分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