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30日,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家民族手工艺品店里,一位工人展示手工制作的裕固族传统服饰。新华社照片 2015年以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设立裕固族刺绣、婚俗、服饰、民歌和织褐子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并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会、培养工艺传人、开发特色创意产品和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等方式,用活态传习的模式促进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目前裕固族拥有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和裕固族婚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文物保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遗产理论,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把握历史机遇,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为人类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指...
昨天,江东庆安社区“金石拓印·传承文明”活动在庆安会馆举行。暑期里的大中学生在文保志愿者的辅导下学习石碑、砖雕、瓦当的拓印技法,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文物保护与利用,以及理论与实践上保、用统筹、互动的案例和探讨,无论对于文物工作自身还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都是一个需要直面的话题。一方面,关于文化遗产资源属性、价值取向的科学认知,不仅有利于强化文物工作以保护为重心的总体布局,而且促进了文物利用的合理、适度、可持续,激发了文化传承的自省、自觉、自励。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世代相袭、永续传承的理念,正在日益...
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日前在沪开班,近160名刺绣、编织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及资深爱好者,将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充电”近1个月。而培训班推出的课程既有美术设计理论、工艺造型案例分析,也有品牌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开拓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遗更代表了民间的生活方式,其中,传统手工艺是群众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非遗门类...
内容提要:王安石书法师承杨凝式,而杨凝式书法是很适宜题壁的一种,故王安石一生的诸多题壁活动似有所解。题壁具有公开展示的特性,必定对书写者的才气、书法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若采信历史传流下来的“躁进说”,则很多现象均无法解释。结党营私、文人相轻,掩盖了许多历史的真相,但中国历史留下最多的曲解似乎都堆在了王安石身上,诋毁之、丑化之,极尽鞭笞之能事,并销毁可能遗存的一切真实痕迹,进行之彻底、持续之长久,使...
近日,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发起,部分相关高校、协会与传承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京津冀地区纺织类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仅省市级以上的项目就有30项之多;品类也比较多元,有服装、床品、缂丝、鞋帽等。这些项目现散布于城市与乡村,有的已进入产业化开发轨道,有的仅由家庭作坊来支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下这些非遗项目保护程度不一而足,绝大多数项...
20日,50余位来自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结束了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的中美纪录片素材的采风活动,并将继续到贵州剑河、从江、丹寨、黎平等地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屯堡文化、侗族大歌、蜡染、刺绣等民族文化是此次采风的重点。 “贵州村寨有5万多个,三分之一是少数名族村寨,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次中美纪录片的拍摄,主要想让中美两国的学生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等...
吉州窑,宋时八大民窑之一。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该窑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停烧,前后达1200年之久,是中国陶瓷史上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 特点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
7月10日,由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三地的优势文化资源,推动三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向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目标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程度差异较大,发展空间也各不相同,应在...
“传承人群首次走进高等学府,聆听教授的专业点评和授课……”,7月14日,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传承人群培训班在青海民族大学开班。来自黄南、玉树、果洛、海南、海西、海东、西宁等地的50名代表性传承人学徒及掌握一定唐卡技能的中青年民间艺人在此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在非遗的丰富门类中,传统工艺是群众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门类。目前,相当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
7月13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山东济南开班。来自山东各地从事“草柳编”“剪纸”工艺的近200位学员,将分别在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训一个月。 本次参训学员多为某一地区从事相关行业的传承人,主要来自县、乡、村等基层地区,学员主要参加专业基础课、实用设计课、鉴赏课、应用技艺和衍生品开发课等。 本次培训是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的一部分。试...
传承非遗,从校园抓起。7月16日,武陵源区教育局针对武陵源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大力推广土家摆手舞,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回复意见正式形成,教育系统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摆手舞的推广工作。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具有娱乐功能、祭祀功能、交际功能、教育功能,极具摹仿性的动作,表现出土家族人民早期生活劳作情景,具有活化石般的价值,是国家级服务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
7月7日,“留住手艺”普陀区非遗“进校园、到社区、下船头”活动走进兴普社区,邀请了李芝琴老师开设了一堂以“绳舞飞扬”为主题的渔绳结授艺课,吸引了80多名学生前来报名参加。 课堂上,李芝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渔绳结的渊源和传承渔绳结的意义,并示范讲解了渔绳结的打法。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渔绳跟着李老师编了起来,并时不时求教老师,李芝琴走到学生中间,一一为大家解答,手把手传授技艺。 在将近1...
黎族变脸、树叶吹奏黎族歌曲、现场免费接受游客点歌……7月10日,南海网记者在天涯海角游览区看到,原生态的海南民俗特色表演节目正在悄悄上演,其中两位获得过中国民间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荣誉的乐师将用树叶、嘟噜、鼻箫等黎族特色乐器为游客们免费演奏黎族歌曲。 记者注意到,天涯民俗特色演出现场热闹不已,获得过中国民间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荣誉的王岗老师和吴承岱老师将为游客提供免费“点歌”服务,游客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