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目前,最新一项考古研究表明,巨型恐龙的脚印对于其他小恐龙而言是一场灾难。在中国新疆挖掘的1.6亿年前恐龙化石显示20多只小恐龙骨骸保留在神秘的“死亡坑”中,而这种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中国新疆境内的神秘“恐龙死亡坑”是由大型恐龙脚印形成的 考古学家共发现3个恐龙“死亡坑”,其中第一个是...
长约百米,宽约50米的土质台地上铺满了拳头大小的石头,黑色一绺间隔白色一绺如同斑马线。台地的最西端有直径约2米的石圈墓葬。夕阳照耀下,光滑圆润的黑色石头、棱角分明的白色石头条以石圈墓葬为顶点反射条条光束,显得格外肃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专家十月上旬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的一处台地上发现了这一黑白石奇特石墓。 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经初步考察后...
陕西省黄陵县大型戎人墓地考古发掘现场。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2011年4月份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考古专家在陕西省黄陵县一处基础建设工地旁,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的文化与迁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专家调查发现,黄河以西的明代长城多数地方并非巨石厚砖,构筑绵延不绝的实际是因地制宜的夯土墙。 主持陕西省明代长城资源调查的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说:“考古调查发现,黄河以西的明代长城绝大部分都是夯土墙构筑而成。譬如陕西省境内明代长城基本以土墙为主,土墙占了长城全部墙体的87%,而沿伸到河西走廓嘉峪关的长城更是如此。” 据了解,明代长城与秦长城一样,都是中国北方修建的主要...
“万里长城”在世人心目中是一条巨龙般的墙,然而考古专家调查发现,明代长城的许多地方有两道,表明“万里长城”并非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防卫家园的墙。 主持陕西省明代长城资源调查的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说:“明长城在许多地方不是一道,有的地方有两三道。譬如陕西省境内明代长城,整体上就由两道修建时间有先后、走向基本平行的长城组成,这表明长城并非是人们想...
沈阳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这证明沈阳在3万年前就有人居住了! 昨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近期考古发现的是旧石器时代的打制工具,这意味着沈阳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已经从7200年前的新乐文化,提前至2到3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25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此次考古发现的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雕刻器、钻器等,为人类在生产中,加工和使用的工具...
辽宁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6日公布最新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沈阳下辖的康平、法库两县已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采集到1029件旧石器时代石器。这一发现改变了“7200年前沈阳一带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而将沈阳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2至3万年前。 沈阳市文物考古所考古一队队长付永平介绍,早在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康平发现了哺乳动物猛犸象和“四不像”鹿的化石,且有人工磨凿的痕迹。2008年,在当地又...
新华网西安9月4日电 (记者冯国)根据近50座小墓葬的最新考古工作发现,考古专家对秦都雍城的墓葬布局有了新认识:即不再是传统认为的仅仅分布在都城南边的秦公陵园和国人墓地,而是在都城的东西南北四周皆有分布。 主持秦都雍城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歧说,分布地秦都雍城南边的秦公陵园及其旁的国人墓地,一直是考古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但近两年考古人员把考古工作的重心向城址的东西北三面进行...
经过考古工作者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随州叶家山墓地共发现清理墓葬65座和1座马坑,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最为重要的是,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近日,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项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考古发现,并分析说:叶家山墓地应是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公...
“考古掘出新春秋” ——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现将改写历史教科书 经过考古工作者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随州叶家山墓地共发现清理墓葬65座和1座马坑,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最为重要的是,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比已知的...
为防御匈奴南下,秦始皇在修建长城之外,还修建了由首都咸阳直援北方长城的古代高速路--直道。然而最新考古研究发现,这条道路在使用200年后已悄然改线,中间路段走出高山,其功能也由军事渐变为民族融合之路。 主持秦直道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在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尤其是近两年的考古发掘情况表明,旨在防御匈奴骑兵南下的秦直道,在汉匈关系持续好转的情况下,直道的中段路线渐渐...
●以往考古发掘中,崖墓基本上“十墓九空”,原因就在于崖墓独特的建筑方式,会给盗掘者留下明显“记号” ●长约30米的甬道两侧,分布着11个规整的方形墓室,随处可见排列整齐的陶棺。细细数来,完整的陶棺共有15具 ●考古人员并未在两座墓中发现带有纪年的文字记载或器物,不过从出土文物的形制初步判断,这两座崖墓应都建于东汉年间 双流县新兴镇,埋藏着一处东...
长沙古城布局图 始建于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长沙城,地下是一个文物和古迹的宝库。近日,长沙城市南部区域多处建筑工地发现古迹与古墓,初步判定时间跨度从魏晋、宋直至明清时期。一些文物遗迹揭示出宋代、明代和清代等朝代长沙城城市基本格局。在曾经出土西汉至三国时期数以十万片计简牍等珍贵文物、古迹的长沙核心城区芙蓉区“东牌楼”一带,文物部门从一个大型商品房楼盘建筑工地地...
玉冲牙 口含玉蝉 金缕玉衣、玉棺、编钟编磬、四匹马拉大车、与越王勾践剑相同工艺的铜矛,数不清的金银铜器、玉器、漆木器……江苏淮安盱眙大云山汉墓群自2009年考古发掘以来就备受瞩目:墓主究竟是谁?近日,南京博物院对外发布,墓主是汉武帝的哥哥、江都王刘非。江苏省文物局局长龚良称,墓群目前出土文物上万件,很多是首次发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江都国的认识,完整地反映了西汉早期...
古代尼姑有官品吗?最新考古发现,陕西省咸阳市考古所最近出土的两合墓志表明,唐朝德业寺的尼姑生前享受着官家的品秩,死后也使用了官家的葬丧礼仪,为研究唐代寺庙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咸阳市考古所所长岳起说,咸阳是唐长安京畿之地。为配合工程建设,考古人员今年在坡刘村附近新发现四座小型唐朝尼姑墓,其中两个出土了墓志。根据墓志石,明确刻有大唐亡七品尼墓志铭字样,这不仅点出了其身份,还明确地体现出她们也使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