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 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在致辞中说,新疆各族文物工作者在汉代西域考...
日前,丰润区三里屯村返迁楼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时发现一眼砖砌水井。经该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此井由绳纹砖垒砌而成,为汉代陶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丰润区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这眼汉代陶井井口距地表约5米,井深4米,井口直径1.04米,由砖、泥垒砌。井壁砌砖呈弧形,砖一面是素面,一面有细绳纹或粗绳纹。井壁用砖尺寸相同,井底未发现其他遗物。 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修渠...
“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与会者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交流两汉西域文明的考古成果,推进多学科、多领域及国内外学术合作。 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国家博物馆等数十家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涉及汉代西域史、新疆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及包括朝鲜半岛、中亚在内的周边地区考古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
重庆市彭水县近日发现一座汉代石墓,初步认定是重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而且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彭水县近日在山谷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座地下石墓。经重庆市考古所专家现场查勘,鉴定为汉代六朝石墓,初步认定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根据石墓型制特点,专家推断,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有待进...
近日,信阳博物馆在平桥区胡店乡沈庄村征集一批汉代弧形井砖。这批弧形井砖共44块,其中较完整的有32块。灰色陶质,正面印有绳纹,为长条弧形,两端有榫卯。砖块大小较为均匀,长约40厘米,高约17厘米,厚约5-6厘米,井劵外径约为95厘米。目前,已在信阳博物馆“天下根亲”厅中作展示性展出。平桥区胡店乡位于信阳市以北35公里,淮河南岸,属丘陵地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时,信阳市文物普查队在该乡沈庄村...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和文物稽查人员日前接到群众举报有人盗墓,遂蹲点将参与盗挖文物的3名村民抓获,并查处已出土文物一件,初步鉴定为汉代陶器。 今年7月,家住咸阳市渭城区渭城湾村的中年男子张某,在自家地里干活时发现田地塌陷,他凭借曾经的盗墓经验判断此处肯定有一古墓。9月27日,张某携带洛阳铲探查后确定了古墓基室,随后叫来村民陈某和雒某一起策划盗墓行动。29日上午10时许,张某等3...
新华社重庆9月27日电 重庆市彭水县近日发现一座汉代石墓,初步认定是重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而且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彭水县近日在山谷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座地下石墓。经重庆市考古所专家现场查勘,鉴定为汉代六朝石墓,初步认定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根据石墓型制特点,专家推断,此处...
重庆市彭水县近日发现一座汉代石墓,初步认定是重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而且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彭水县近日在山谷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座地下石墓。经重庆市考古所专家现场查勘,鉴定为汉代六朝石墓,初步认定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根据石墓型制特点,专家推断,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有...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从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获悉,今年9月,该工作队在对济源市天坛办事处柴庄居委会南侧的天坛安置小区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17座汉代墓葬,其中砖室墓16座、土洞墓1座。在墓室内发掘了80多件文物,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龟形座博山炉,这在济源市、甚至全国是首次发现。 济源文物队陈队长说,从出土的众多文物来看,墓主人应该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封建地主。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近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配合张承告诉公路建设过程的考古调查中,在崇礼县境内发现了一处古城遗址,初步判断其年代可能为西汉时期。 关于这座西汉古城的性质,考古工作者已有极为中肯的认识,推测“军事要塞的可能性大于侯国的可能性”。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汉代...
近日,洛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该县老庙镇樊村村民刘正堂家中征集到汉代茧形壶一件。据介绍,此件出土于洛川县菩堤乡。 该茧形壶为泥质灰陶,圆口、双唇、短颈、圆底、腹呈横向长椭圆状,通体饰细绳纹和条带纹。通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最大腹径190厘米。茧形壶腹部一侧留有工匠铸的纹饰,形似于小篆“豕” 字纹,此标记符号,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汉代陶器上极为少...
9月17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市文物工作队近日在天坛办事处柴庄居委会南侧、济渎路西段,对天坛西苑安置小区工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对发现的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建筑基址内,考古人员发现了17座古墓葬,其中砖室墓16座、土洞墓1座。由于盗扰和20 年前的建筑施工,这些墓葬顶部均已破损,墓葬结构残缺不全。但是,在尚存的墓室内,考古人员仍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部分陶器价值极高。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