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新闻晚报》报道,最近,乾隆年间构筑的古杨柳桥遗物石井栏圈日前在嘉定江桥被发现。这只六角形的石井栏圈安落童家桥村一农户的一口小井上,原位于清代“南翔十景”杨柳桥的西堍。也是迄今为止,消逝几十年的古杨柳桥唯一发现的遗物。 虽历经200余年,这个石井栏圈除一角有些许残缺外,仍显得亘古牢实。井身上石刻“甘凉泉”三字清晰如昔。上口一侧有一眼子,村民解释为...
图片说明:此次拍卖的玉玺(图片来源:网络)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枚清朝乾隆皇帝在18世纪末用过、遗失百余年并已流落至欧洲的3.4英寸长玉玺“重现江湖”,将定于5月17日连同其他中国艺术珍品在伦敦一家拍卖行拍卖,目前估价高达100万英镑。 据该拍卖行中国艺术品部门主管透露,该玉玺原先放在紫禁城养心殿西端的三希堂,大约在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被人偷运到欧洲。由于该拍卖行并...
近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位华人在洛杉矶一个旧货市场上以估计两位数美金的价格购买到一张素墨中国古代人文山水画,抱着“不知真假”的心情请拍卖公司鉴定,没想到在中国近期一次拍卖中以2100万人民币(约330万美元)的天价被一名收藏家拍走。 通过微博了解拍卖信息 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条新闻,却能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其实,在去年10月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乾隆帝(款)《...
乾隆玉玺 2012年3月8日,清朝乾隆皇帝在18世纪末用过、遗失已久已经流落到欧洲的一枚3.4英寸长玉玺,定于5月17日连同其他中国国宝在伦敦拍卖,估价高达100万英镑。 这枚玉玺呈翠绿色,形状是双葫芦,代表天地及寓意吉祥和长寿,晶莹剔透,堪称极品。英国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的专家进行仔细鉴定后,最近才确认这是一枚极不平凡的玉玺。它本来放在紫禁城养心殿西端的三希堂,大约在1900年义和...
鉴定 本期鉴定者:广州市文物总店曾波强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家传的瓷器。 鉴定:从图片上的书法和人物看,人物的脸部是现代人画法,表情呆板;书法是现代人的书法,完全没有传统书法功力,款识是印上去的,瓶型也过于臃肿。因此判断这件“粉彩人物瓶”应该是新仿的比较差的瓷,收藏价值不高。 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鼎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由于粉彩瓷器的色彩更加鲜艳亮丽,刻画更加生动传...
鉴定 本期鉴定者:广州市文物总店曾波强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家传的瓷器。 鉴定:从图片上的书法和人物看,人物的脸部是现代人画法,表情呆板;书法是现代人的书法,完全没有传统书法功力,款识是印上去的,瓶型也过于臃肿。因此判断这件“粉彩人物瓶”应该是新仿的比较差的瓷,收藏价值不高。 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鼎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由于粉彩瓷器的色彩更加鲜艳亮丽,刻画更加生动传神,加上传世量少...
裴文 近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位华人在洛杉矶一个旧货市场上以估计两位数美金的价格购买到一张素墨中国古代人文山水画,抱着“不知真假”的心情请拍卖公司鉴定,没想到在中国近期一次拍卖中以2100万人民币(约330万美元)的天价被一名收藏家拍走。 通过微博了解拍卖信息 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条新闻,却能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其实,在去年10月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乾隆帝(款)《仿倪瓒山水...
文:孟晖 方炳海先生的明清古盒收藏(《东方早报(微博)·艺术评论》2012年2月6日“藏家”)教育我们,传统的盒匣,无论就功能还是就形制而论,都是设计创意的“智库”。藏品中有一件参展过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的木制四方扁盒,一旦打开两扇盒盖,将其内的木质撑杆架起,便能形成便携式衣帽架,这一制品尤其催惹今人忆及历史上各种旅行用便携式多功能箱匣的发达。 实际上,看到这一可以变...
蒜头瓶,瓷器样式之一。造型为颈细长,溜肩,硕腹,圈足,瓶口如蒜头,故名。仿古铜器烧制,宋元时期已有所见。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盛行烧制瓶体高大的青花、五彩器物。清代的形制则趋于轻盈秀美,雍正朝有霁红釉蒜头瓶、珊瑚地粉彩花鸟纹蒜头瓶,乾隆时产有掐丝珐琅蒜头瓶等,工艺精美,风致各异,较之康熙朝茄皮紫釉螭耳蒜头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铜鎏金掐丝珐琅贴蟠龙蒜头瓶,高40厘米,瓶底有“大清...
本报讯 市民吴先生将一对瓷渣斗赠送女友,经文物科学检测,确认该物为清乾隆年间粉青釉渣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 近日,市民吴先生和女友带着一对渣斗来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吴介绍,渣斗是送给女友的情人节礼物,其女友受父辈影响而对古玩艺术品感兴趣。情人节时,吴带女友到其父亲的一位收藏老友家,最终女友选中这对粉青釉渣斗。老先生说渣斗是乾隆年间产品,要价不低。为保险起...
王建江展示“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李克祥摄 15日,在苏州相城王氏缂丝工坊内,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展开一件“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讲述了复原这件龙袍的艰辛历程,以及传承缂丝技艺的不易。 王建江介绍,他是受首都博物馆的委托复制这件龙袍。从2009年10月起,他和另外3人历时2年3个多月才全部完工。其中光是打样,他就来回6次赶赴北京与原件进行对比。“不管是材料、图案还是色彩,我们都要做到...
杨先生正在清洗石柱。 2月2日上午,高淳县桠溪镇村民向记者报料,称有村民在该镇陈家边村的一处墙边泥地里,挖出一根石柱。石柱上面刻有“乾隆”字样,猜测是乾隆年间的文物。高淳县博物馆表示,已经初步确定这个石柱是某个寺院内的石质构件,年代是清朝乾隆年间。博物馆计划将此石柱送到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庆寺中保存。 前天上午10点钟左右,在热心村民杨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桠溪镇陈家...
明青花梵文盘 南宋青瓷龙纹洗 钧窑天青海棠式碟 本报讯 近日,“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展览在台北故宫开幕。“得佳趣”为乾隆皇帝鉴赏玺印,其印文的意涵为从鉴赏文物中感受美好的视觉经验与乐趣。 清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1736—1795),退位之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在位时,他曾经亲自考订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宫典藏。特别是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
金丝楠木雕刻 在盗墓事件中,有一件事一直说不清,这就是“乾隆盗木”一说。 据说,当年乾隆爷看中了明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以修葺明陵作掩护,“拆大改小”,“偷梁换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给自己修建寿陵。资料上也确实有记载,乾隆修葺过明陵,而且运回了包括金丝楠木在内的大量明陵物料。在现代的考古中,考古学者也亲眼看到清陵建筑材料中使用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