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ⅱ-26 所属地区 江西·抚州·乐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抚州市乐安县 申报日期 2008 流坑村位于乐安县西南部,钟灵毓秀,资源丰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誉为“千古一村”。古时的流坑村因文教发达、仕官辈出,村中遗存的民间艺术具有厚重的文化沉淀,是探索乐安民间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乡射遗乐”即是这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据流坑村族谱记...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河南·信阳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日期 2007 信阳民歌 信阳民歌大致可分为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等几类;信阳民舞在八十年代普查时,共有80余个舞种,120多个演出形式,400多个传统节目,3350多个演出班社,占全省的舞蹈演出班社1/3以上。1984年5月,河南电...
遗产编号ⅲ―2所属地区河南·信阳·商城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商城县申报日期2007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口头创作的韵文作品,它包括民歌、民谣两大类,也包括少量流传至今的长篇民间叙事诗。人们习惯将其称为民歌。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传唱的民间歌曲。它有词有曲,可唱可和。曲调既有较稳定的曲式结构,又有散板悠长的曲式结构;歌词有与乐曲相适应的章法和格局,有时...
遗产编号 ii-1 所属地区 河南·平顶山·舞钢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舞钢市 申报日期 2007 轧琴,又名轧筝琴。流行于河北邯郸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形制与筝相似而小。长方形音箱,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制,面板中间拱起,略有弧度,近两端处有“梁”,即弦枕。底板平直,中央开有直径约5厘米的音孔。 张弦十条,弦下施柱,...
遗产编号ii-2所属地区河南·平顶山·郏县 遗产级别市级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郏县申报日期2007 大铜器历史起源 郏县铜器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郏县,辐射到襄城县、禹州市、宝丰县、汝州市等周边县市。郏县铜器始于三国时期,曹操指挥襄阳之战大胜后命宫中乐师、工匠制造了铜制器皿,并创作出了以各个战役而命名的曲牌,如:“得胜鼓”、“呼雷炮”、“五虎下西川”等。此后传入民间,多用...
遗产编号 ⅱ-2 所属地区 山西·晋城·陵川县 遗产级别 县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晋城市陵川县 申报日期 2006 十不隔是一种民间打击乐,主要盛行于陵川县附城南马村一带。无论是赶庙会,还是重大节日庆典,十不隔都是当地群众一种最好的庆祝方式。那么,空间什么是十不隔呢? 十不隔作为民间打击乐的一种,属于上党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当中,为表达...
遗产编号 ⅱ-2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祁县 申报日期 2006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以唢呐为主,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又可分为粗乐、细乐、两支唢呐加鼓钗的称“粗乐”。小唢呐做主乐,笙、管、胡呼为和乐的称为“细乐”。不论是粗乐或是细乐,均有明显的北方民族风格,激越昂扬,粗犷豪放,给人以振奋感。从明代以来,从事演奏的...
遗产编号 ⅱ-19 所属地区 山东·德州·夏津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夏津县文化局 申报日期 2006 木板大鼓是夏津县及整个鲁西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形式,据考证木板大鼓很早发源于鲁西北一带农村,以后流传我国北方各地。是由明朝年间的鼓词、运河号子、民间小调演变而来,距今已近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光绪年间,我县民间艺人吕廉山自幼聪慧...
遗产编号 ⅱ-3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靖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靖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靖安打鼓铲山歌(又名靖安锄山鼓),清初随广东、福建一带客家人带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过去,每逢农历六月耘禾,八月捍茶山都要唱“锄山鼓”,它是一种集体劳动时唱的歌曲。鼓师身背圆鼓,双手握槌,击拍领唱,众人唱和,即兴诙谐。“锄山鼓”旋律清新质朴,粗犷...
遗产编号 ⅱ-4 所属地区 江西·宜春·万载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万载县 申报日期 2006 万载,地域广阔,山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有近乎口语质朴、音调粗犷的“急板山歌”;有高亢明亮、热情奔放的“客家山歌”,真可谓山上唱山歌,田里唱田歌,驾船唱船歌,采茶唱茶歌,耍灯唱灯歌。但颇具地方特色的“纸棚山歌”,乡土味尤为浓郁。万载土纸(即表芯纸...
遗产编号 ⅱ-2 所属地区 江苏·镇江·丹徒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镇江市丹徒区 申报日期 2006 丹徒南乡,地处 “吴头楚尾”,是吴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吴文化是中华炎黄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与荆蛮文化、也是荆楚文化、淮夷文化、巴蜀文化等不断交流融合逐渐而形成的。现今丹徒境内流传的民间文化,都明显带有早期吴文化的痕迹。 ...
遗产编号 ⅱ-3 所属地区 江苏·南通·海门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南通市海门市 申报日期 2006 海门山歌,流行于海门等沙地地区,是海门的地方剧种,也是吴歌的一种。海门山歌分两类: 一类是即兴山歌,大多勒田里做生活或者农闲辰光,随口编成;第二类是叙事山歌,歌词有十多句、几十句,乃至几百句。海门山歌剧曲调优美朴实,清新流畅,乡土气息浓重,距今已有鲜...
遗产编号 ⅱ-4 所属地区 江苏·扬州·高邮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扬州市高邮市 申报日期 2006 高邮民歌是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曲调优美淳朴,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高邮连续举办了23届“赛歌会”,目前已收集、整理...
遗产编号 ⅱ-15 所属地区 江苏·南京·六合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南京市六合区 申报日期 2006 汉唐时期,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相传隋唐时期(距今1300多年)罗家将屯兵百万,安营扎寨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爱民善战,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爱戴,百姓们常杀猪宰羊,玩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军...
遗产编号 ⅱ-6 所属地区 安徽·池州·青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池州市青阳县 申报日期 2006 唱新锣鼓酉华乡乐元、田屋、二酉一带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唱新锣鼓在酉华、南陵、泾县等地极为盛行。因农历除夕要演奏唱新锣鼓,所以当地称唱新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