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盘口瓶是瓶式之一,流行于北朝至隋。盘口,短颈,平底。因瓶口像浅盘而命名。北朝的花瓶,腹瘦长,最大腹径在近底处。隋代的瓶则颈部细长,腹部较丰满,略呈椭圆形。明清时也有烧造,品种有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如天津博物馆藏的清康熙孔雀蓝釉盘口瓶,高12.3厘米,盘口,直径,丰肩,腹中部收敛,假圈足,沙底,通体施孔雀蓝釉,造型优美大方。 清雍正粉彩牡丹纹盘口瓶 此收藏品高27.5cm,口径...
玉壶春瓶北宋时创烧。因宋人诗句中的“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就瓷器类型所生产数量的比例来说,玉壶春瓶在元代远高于其他朝代,而实际产量则以清代最多。 艺术特点 玉壶春瓶宋时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在元代,其形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和器身镂雕装饰。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元代的玉壶春花瓶,口为喇叭状,口边带有...
天球瓶的创制是受了西亚文化的影响,始见于明永乐朝。多为青花,口微侈,直颈,腹浑圆似球,平底。天球瓶作为明永乐、宣德以来的传统花瓶造型,宣德器较永乐器略显粗放,此后明代各朝都没有出现。清代康熙朝仿古之风盛行,天球瓶则多仿明初之器。雍正、乾隆时较为流行,这时的品种有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多署本朝款。 天圆地方 在古人视野里和脑海中的宇宙可以用“天圆地方”4字来形容。天球瓶就以硕大浑圆...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
柘城故城是豫东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文化遗存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遗址保护面积为220万平方米,是商丘市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它可以充分反映柘城的历史沿革和城池的变迁过程,对地方史的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 柘城故城的形成,当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我县位居黄泛区,昔日黄河水患频繁,长期以来,县城周围土地被一次次黄水尘沙慢慢提高,而县城内地面相对低洼,给洪水以可乘之机。据光绪《柘城县志》载:明嘉...
宋朝时,衡山书院的老塾师对乡老说:“清早听着钟磬声,出门来寻声直望,见北面松林里有股袅袅青烟冲上天。”乡老一望,果见袅袅青烟。便带一帮人进松林里来,见一棵古松树的三杈间放个金晃晃的大香炉,等香火烧的差不多的时候。有人爬上树权,去细看,看炉表面刻着:“金氏夫人”四个浮雕。塾师惊奇地说:“金氏夫人是七仙女,也称七娘妈,她的金香炉怎会飞来在这里?”众人认定她选这里安神,是乡人有福分,按这松树三杈所指方向...
景德镇瓷器远在宋代就开始进入世界贸易的渠道,但由于交通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自明万历中期开始,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许多国家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景德镇瓷器的海外市场也由此得到迅速的扩大。成千上万件的景德镇瓷器被欧洲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将其作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商贸活动。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也以搜集景德镇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骤增。 欧洲的商人们把欧...
民国陶瓷发展一波三折,但有许多亮点,至今令人赞叹。清晚期到民国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仿古陶瓷生产的高峰期,其规模、质量和产量均超过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其主要品种如下: 颜色釉 颜色釉陶瓷本是官窑控制最严的品种,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有些品种即使官窑烧造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清康熙豇豆红釉,仅在康熙时期烧造,到了雍正时期,由于原料配方的原因已经烧不出,呈色灰暗,类鼠皮,故俗称“乳鼠皮”。而到了...
堆塑谷仓罐为罐式之一,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一种随葬器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 三国两晋时浙江地区烧制,多为青釉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塑贴谷仓罐是东吴“永安三年”(260)的越窑产品,高47厘米。仓体由两罐黏接而成,上有多种模印、塑贴饰物,上部罐体的正面为三层飞檐崇楼,上下有五只走兽,崇楼两侧立亭阙,余三面有八个席地而坐的奏乐舞...
镂空罐是罐式之一,流行于元、明时期,以镂空技法装饰,有陶、瓷两种制品。陶制品出现的时间较早,出土于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双耳罐,腹下部已经有三角形镂空装饰。元明时期常在器物腹部采用镂空透雕工艺作装饰,明时期珐华罐也多采用镂空技法装饰。 清·粉彩开光四季山水镂空盖罐 鉴赏:此收藏品清乾隆时期制,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
“天”字罐,是明成化年间出现的一种小型斗彩盖罐,因罐底书青花“天”字款而得名。罐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附盖。盖多平顶微凸,直壁,覆于罐口。罐腹纹饰多为海马纹,也有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纹饰。 传世器物中有在海水飞马罐底书“天”字的,也有在爪龙罐底书“天”字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因其名贵,故从明后期至清代各朝都有仿制,其中尤以清康熙和雍正两朝仿品最为逼真。康熙朝仿品瓷器胎...
明清时期罐器之一,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
脱胎是一种薄胎细白瓷的制作工艺。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的程度,似乎脱去胎体,仅剩釉层。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白瓷中出现了半脱胎状,成化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脱胎的效果。 白瓷脱胎、从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装窑烧成,工艺要求极严。旋坯最为艰难、紧要、关键时刻,少一刀则嫌过厚,多一刀则坯破器废。
新彩瓷旧称洋彩,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也是由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新彩瓷的做法是用五彩颜料调成胶状,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其中的手印、丝印、贴花、金彩、电光彩等都已广泛地装饰于配套的中西式的日用瓷上。
煨瓷也称之浆胎,属景德镇生产的一种瓷器,始于康熙末年,至雍乾两朝时,发展达到高潮。其特点是:釉面可见鲜明的开片和纹线,胎骨全为瓷浆胎,胎薄体轻,釉色中微泛淡红色或淡黄色;常见的有青花煨瓷和单色釉煨,瓷器形以瓶罐和文房用具为多,另有有鼻烟壶、印泥盒、唾盂类制品。 《瓷史》称:“明时饶窑仿古定用青田石粉为骨,曰粉定,世号为煨瓷,质粗理松不甚至佳,尚不及欧瓷之可玩。”此处称青田石粉为骨,只能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