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民间瓷器,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由民间窑场烧造,解决民生所需的瓷器。在我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史中,为统治阶级专门烧造陶瓷的官窑未曾出现之前,并不存在民间陶瓷这个概念。直到五代出现最早的官窑开始,才相对有了民窑,而由民窑所烧造的瓷器,自然就成为了民间瓷器。 民间瓷器的造型方法多为手工拉坯成型,另外还有印坯、泥条盘筑等,制出的陶瓷既表现粘土的塑性、技艺的巧妙,又充满了人情味和创造精神。在装饰方面,...
1974年初,湖南、山东、江西等历史上三大名窑所在地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一项任务,为毛泽东主席烧制一套生活用瓷。接到任务后,这三个省倾尽所能,精心制作,在1974年10月按时拿出了各自的样品。结果,景德镇技高一筹,被选中。1975年元月,上面正式下文生产‘主席用瓷’,取名为‘7501工程’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文革瓷”因鲜明时代特征而独具魅力,而“主席用瓷”则无疑是这一时期最高水平的代表。 ...
“所谓‘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后来生产的所有具备文革典型风格的瓷器,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主席语录等为题材的装饰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均统称文革瓷”。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
枢腐瓷又称卵白釉——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到元代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元代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卵...
东汉时,在中国浙江地区已经生产出真正的瓷器了。窑址发掘出的瓷片经化验证明: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较厚,釉层透明,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是在1260℃——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各项基本条件。因此说,中国真正的瓷器应产生于东汉。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 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
据有关专家讲,红绿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在北方地区生产流行。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红绿彩瓷一般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红绿彩瓷的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
图片资料 2010年4月,记者曾赴江西景德镇暗访假官窑瓷器泛滥现象,目睹了当时大小作坊烧制高仿瓷器并通过多种渠道以假乱真流入艺术品市场的过程,记者于当年5月5日、12日连续刊发了《景德镇假官窑瓷器“产业链”暗访记》系列报道,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记者再次来到景德镇,通过多方走访和调查发现,高仿瓷业有逐渐衰落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品牌化的制瓷业态和观念。柴窑烧制...
2012年9月28日—2013年1月7日,“瓷都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特展厅举办。景德镇是中国闻名遐迩的瓷器产区,其制瓷历史悠久,五代兴起,宋代勃发,尤其至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后,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制瓷中心,明、清两代制瓷业致臻高潮,御窑厂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可以用“千年窑火,世界瓷都”来概括。历代景德镇烧制的瓷器,数量之大,器形之多,品种之...
图片资料 “大漠风陶艺文化展示馆”在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B区举行开馆仪式。鲜艳的青花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薄似蝉翼的薄胎瓷……这些往日只在电视上看到的陶瓷精品,与其他上千件景德镇陶瓷品亮相大漠风陶艺文化展示馆。这时候,用陶瓷作为载体而呈现的布偶人物抓取了多数人的眼球。单秀梅看到自己制作的布偶形象以陶瓷的形式第一次被摆在了抢眼的地方,开心地笑了。 ...
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凶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l500年至1850年间,随着贸易新航路的出现,亚洲、欧洲和美洲问有了直接联系,中国瓷器成为了销售到欧洲的众多亚洲物品之一。特别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了顶峰。 中国瓷器虽然在贸易量上远不及香料、丝绸、茶叶等商品,但它在欧洲的出现对于欧洲经济、社会生活、消费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
日月罐,罐式之一。始见于清代康熙朝,为雍正至道光时期官窑独特瓷器造型之一。器型为敛口,溜肩,长圆腹渐收,圈足,因其凸圆形盖和腹两侧所饰半圆形凸雕,弧形圆盖像太阳,腹侧贴像月牙的双耳,故称“日月罐”或“月牙耳罐”。以康熙的积红、雍正的粉青和乾隆的冬青釉产品为上,底书年款。
瓜棱罐 罐式之一,明代较为流行,因罐身呈瓜棱形而得名。嘉靖、万历时烧制量较大。 明万历时期的松竹梅瓜棱罐 鉴定 要识别这一件青花瓷器,不外乎从造型、胎釉、纹饰画风上着手。万历时期的瓜棱罐十分著名,真品的造型近似一个倭瓜,胸径大于或接近罐的高度,此罐身上的瓜棱深、起伏大,低矮优美,呈花瓣式,丰肩直落是个瓜的外观。用手触摸罐口与罐身的接缝处,会发现上口与器身的接缝有一道锋利的硬棱。...
其做法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光照下像是米粒状的花纹拼缀而成,然后以釉烧成,这些洞眼就成了半透明的亮孔,又称“芝麻漏”。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江西的洪州窑就有生产,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的玲珑瓷已十分精致,清乾隆以后官、民窑均有制造。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瓷的特色,显得既古朴又清新。
真实模仿人物、动物、花卉、果品形象的雕塑瓷。明清之际,江苏宜兴制作的像生紫砂器,开了像生瓷制作的先河。乾隆时,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开始用瓷土制造核桃、莲子、荔枝、石榴、菱角、雪藕、红枣和螃蟹、海螺等,制作精细。清末寂园叟《陶雅》中提到像生瓷时说:“像生器皿,色目非一,人物鸟兽,指不胜屈。” 鉴赏:此收藏品高5.3cm,长9cm,宽6cm。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内壁光滑,外壁粉彩装饰,...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大约始于16世纪的明代。因该种瓷器上烧有贵族、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故名。17世纪后期,法国首相马扎兰遵国王路易十四之命,建立了“中国公司”。该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流行起来。英国伦敦甚至出现一种专门为人订制有特殊纹饰瓷器的商人,称为“瓷人”。1974年英国出版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集纹章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