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原标题:临江峭壁的石刻 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临江陡峭的崖壁上保存了162窟石刻、2470多尊石刻造像。这些以唐代文物为主的石刻人物服饰华美、色彩缤纷,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12月24日,一名本地村民从石刻造像下方的古栈道经过。新华社记者王迪摄12月24日,一名本地村民从石刻造像下方的古栈道经过。新华社记者王迪摄 ...
昨天,“北海石雕石刻文物展”在北海公园小西天开展,展览将北海公园内散落闲置的50件残损明清石质文物集中展示,展现北海园林辉煌历史,其中最具重量级的展品是两方明代狮子、麒麟石影壁芯。 此次展览以强化文物保护,提升展览展示品质、深化学术研究为宗旨。文物保护为先,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打造高品质的展览,逐步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展览以场景模拟、图文介绍等形式真实的展现了文物的历史信息...
拥有850年建园史的北海公园拥有众多散落全园的石雕石刻文物,北海公园管理处首次将园内的残损石质文物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筛选出精品在北海小西天景区集体展出。 展览把园内散落闲置的残损石质文物进行全面收集、整理、研究、筛选,并在充分展现中国石刻艺术魅力的同时,探索文物保护与展览、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可持续模式,使观众通过每一件精美的展品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悟北海园林...
石刻文物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和陶瓷、金属、纸质类文物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了保护好这种珍贵的文物资源,根据湘文物保[2017]78号文件精神,汨罗市文物管理所自2017年8月开始启动《湖南文献集成》资料收集工作,收集我市区域内所有秦汉至民国时期的石刻,包括摩崖石刻、墓志铭、碑碣等多个类别。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我市已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区域内石刻文物照片、拓片及文字整理上报工作。
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 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安迪·安德鲁斯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为佛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无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佛教石刻文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坐落于中...
为切实保护石刻文物遗产,资阳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在确保重点文物安全的同时,针对安岳石刻加剧分化的现状,启动立法保护工作,目前正开展立法前期的调研。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69个乡镇现存摩崖石刻造像230余处、10万余尊、石刻经文40余万字。 安岳石刻文物众多,级别很高,但面临风化、渗水、裂隙、危岩等难题,保护难度大,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资阳目前...
四川独臂考古人赵宠亮 四川首次大规模启动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各地文物部门,对四川现存清代(含)以前的古代石刻文字遗存进行梳理,形成20余万张石刻文字拓片。“这些资料是最珍贵的原始素材,必将成为巨大的资料宝库。”赵宠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全面深入,这些石刻文字的价值将日益凸显。 这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遗珠。 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川,散落各处的古代石刻文...
11月1日至3日,新安函谷关邀请龙门石窟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对古道路遗址北侧崖壁的石刻题记进行了抢险加固,效果显著,降低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石刻侵蚀的影响。 此次抢险加固的石刻题记的铭文为“上元二年十月”,“上元”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之一,“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这块石刻题记对研究汉函谷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随着雨雪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石刻题记的表层有些许脱落,急需进行抢险加固。在...
11月3日,长葛市石象镇坡杨村,吴国灿和妻子冯欣芹将一尊明朝石刻雕像,交给长葛市文物管理部门。 10月23日上午,吴国灿和冯欣芹一起到地里撒化肥,偶然发现一尊古代石像。石像是古代人的穿戴,有1米多高,头戴一顶帽子,最下面是个方形底座,保存较完整。 “根据石像的服饰风格和底部线刻纹饰判断,这是明朝时期的石刻雕像,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长葛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李勇说,雕像线条简练流畅...
为了更好地促进陕西省与法国文物保护机构的合作,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专门在凡尔赛宫石刻保护现场组织了“乾陵、茂陵和凡尔赛宫石刻保护修复现场研讨会”,来交流户外石质文物保护,尤其是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0月9—11日,应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主任Emmanuel Poirault(以马内利·波瓦候)的邀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等...
“我会一直守护下去,保护好这些国宝。”6年前,53岁的于明强回到了农村老家,受县文物局招聘,他成了一名文物看管人员,负责看管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的华严洞,防止有人破坏或偷盗。 距安岳县城东50公里的华严洞建造于宋代,如今已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内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宋代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
10月4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张云燕在为观众进行免费讲解。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听说元代的时候这里是大护国仁王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一位观众问。 “学界有争议,更多人认为大护国仁王寺比这里更往北一点。”负责讲解的张云燕回答,“大护国仁王寺是元代一座非常重要的寺庙,但很奇怪,后来再也找不到遗址了。” 10月4日,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大院里,张云燕在讲解途中不时停下来,回...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龙门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概 况 ...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木城镇庞坡洞遭遇文物盗窃。在庞坡洞一面山崖上,53尊佛像中有10颗佛头一夜之间不翼而飞,佛像脖颈处有新鲜裂口。 夹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介绍,被盗佛头雕刻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昨日,该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告诉记者,庞坡洞摩崖造像所在村落有一名义务文物保护员,但做不到全天候看护。类似于庞坡洞摩崖造像这样处于山村乡野的县级保护单位,县里共有几十处,...
四川夹江县木城镇庞坡洞,相传为三国时期庞统叔父庞德公夫妇隐居之地。这里是当地老牌的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尊明代摩崖造像栩栩如生,时至今日仍香火不断。 然而封面新闻8月22日报道,庞坡洞一面山崖上,10颗佛头不见了,佛像脖子处留着新鲜裂口。“初步线索显示,系8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被盗。”夹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说,被盗佛头雕刻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共有10颗明代佛头被盗。 佛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