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与畲族博物馆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巡展——“我们身边的矿物”及“灵猴献瑞”两大展览走进县内各大中、小学,生动形象的图文展板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 《我们身边的矿物》图片展从矿物的种类、分布等内容进行矿物知识的普及,引导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矿物、珍惜矿物。《灵猴献瑞》则是由“自然界中的灵长类”与“猴文化”两大部分内容组成。从灵长类的起源与进化、灵长类的生物学与自然史、世...
近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浙江自然博物馆“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获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是浙江自然博物馆继1999年、2011年之后,第三次摘得全国博物馆陈列最高奖项。 “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 该展览以动...
为阻止极危动物安吉小鲵进入灭绝涡轮,科学制定安吉小鲵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策略,提高公众对安吉小鲵的认识,4月16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市林水局、湖州市林业局和安吉县林业局主办的“极危动物安吉小鲵专项保护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自然博物馆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上,浙江自然博物馆陈苍松副研究馆员还作了“安吉小鲵繁殖群现状及面临的保护困境”科普报告。报告从安吉小鲵的种群动态,繁殖生态及面临的保护困境几个...
4月10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的“迁徙•守望——陈守义旅欧作品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书画展厅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陈守义旅欧作品座谈交流会。 从1986年至今三十年间,陈守义面对传统与现代进行反复、交叉对话与思考,在艺术实践与艺术教学在多角度跨界与交融中,在综合绘画教学的开创性实践,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次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一个相对具象的写生展,以展现他艺术探...
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馆“走进岩石世界——自然梦想课堂”主题实践活动荣获2015年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奖。 2015年,为推进“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杭州余杭金城外国语小学共同合作,配合小学四年级校本课程研发了“走进岩石世界——自然梦想课堂”教育课程,把小学四年级一个单元的矿物岩石科学课程浓缩为8课时搬进了博物馆,通过实物探索、游戏等形式,开展了一天沉浸式的体验...
2月21日,浙江自然博物馆2016寒假第三批次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分为了年前全天班、年后全天班、上午班和下午班合计9个班,共有六十余名小学员参加。 同学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标本并主动提出问题,与书本、老师、专家对话,自主搜集整理材料,探究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编撰出讲解稿;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儿童语言,热情主动为博物馆的观众讲解服务。 通过在博物馆...
展览选取浙江自然博物馆近五年新增藏品中的精品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植物标本49件、无脊椎动物标本282件、脊椎动物标本78件、地学标本14件,同时还展示了一些新征集的优秀文献和著作。 2011年至2015年,该馆新增藏品38799件。其中征集32133件,接受了个人和单位移交和捐赠2701件,自行采集3965件。这些藏品中,包括了模式标本50件,珍稀标本603件。以此为基础,专业人员积极开展藏品...
在猴年来临之际,浙江自然博物馆特别推出“灵猴献瑞”猴年生肖贺岁展。 展览由“自然界中的灵长类”与“猴文化”两大部分内容组成。“自然界中的灵长类”详细介绍了灵长类的起源与进化、灵长类的生物学与自然史、世界的灵长类、中国的灵长类以及灵长类保护等内容;猴文化则展示了猴年生肖、猴的艺术作品、绘画、民俗等文化内容。展览共展出灵长类标本25件,猴相关的玉器、扇页、画轴、邮票等文物21件。展览中还融入了多种展...
为加快推进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展览工程建设,优化提升展览框大纲方案,确保展览工程质量进度,根据新园筹建办展览工程总体工作安排,2015年12月24日至2016年1月15日,浙江自然博物馆在杭州召开新园展览大纲专家评审会,顺利完成生态展馆、贝林展馆、恐龙展馆、浙江大地十一年、宝石矿物馆、自然艺术展馆和海洋展馆的展览大纲评审工作。 会议邀请中科院动物所、植物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古生物...
12月31日上午,浙江自然博物馆一楼大厅铺满了姿态各异、制作精良的动物标本。这是今年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标本运抵该馆数量最多的一批。 本次接收的动物标本共计99件(其中5件为复制品),原产地为北美洲和非洲,标本以美洲羚羊、高角羚、赤狐、黑背胡狼、麝牛、驯鹿、九带犰狳等兽类为主,也有白腹锦鸡、岩雷鸟和非洲鸵鸟等鸟类及大鳞大麻哈鱼等鱼类。这批标本有重达136千克的非洲野牛,也...
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馆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授予“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这是年初国家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环境宣传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精神,发起《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江自然博物馆受杭州市环保局和市教育局的推荐申报,经环保部、教育部联合组织评审,浙江自然博...
12月8日,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在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园区内,对浙江自然博物馆对口帮扶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提升项目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听取了帮扶双方汇报,并实地查看和审核了改陈项目和相关帮扶工作。评审组认为,帮扶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验收通过。 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浙江自然博物馆于2014年5月向省文物局提出的对口帮扶浙江林炎...
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中原古代器物上的动物意象”为主题的专家科普讲座。讲座通过大量的精美文物图文,向观众们介绍了中原时期古人所用器物上各类动物图案所蕴意的意义及背后的故事。 “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特展是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展览,展出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王子午”铜鼎、骨笛、兽面纹铜瓿、龙虎纹镂空仪仗戈等132件与动物有关的精美文物,及浙江自然博物馆精选的2...
记者19日获悉,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金幸生团队最近在化石爱好者吴立功、黄力等协助下,对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鱼化石点进行野外调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鱼化石层位发现足迹化石,经初步鉴定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发现恐龙生活痕迹。 我省是恐龙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个县市区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东阳市还被命名为恐龙之乡。迄今以我省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的恐龙种类,有浙江吉...
11月16日上午,世界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向我馆捐赠的部分野生动物标本运抵浙江自然博物馆。 此次运抵杭州的标本共计6件,全部来自非洲,有非洲象,豚尾狒狒(2件),豹、非洲狮以及薮猫等5个物种,由国际著名标本工艺师制作,工艺精良、神态生动。其中,非洲象为一成年公象,体长5米,模样十分逼真。上述标本专箱包装,从非洲起运,穿越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运达上海,并由海关监管车专程运送到浙江自然博物馆。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