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15日,黑龙江省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2012年以来,由黑龙江省文物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大兴安岭岩画考古调查工作新成果。 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考古学者曾在大兴安岭漠河与满归一带的深山里,发现“交唠呵道”彩绘岩画。近年来...
烽燧,又称烽堠、烽火、烽表、烽铺、烽堡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警备通讯制度。我们现在所说的烽燧多是指烽燧制度中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出现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即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路上丝绸之路后,为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障西北边疆的安定,历代中原王朝均在西域绿洲地带修筑烽燧、亭障,使其发挥了和长城一样的屏障作用。 位于新疆...
吐鲁番市鄯善县长城资源田野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东湖烽燧遗址的发掘中,大量沙土堆积被清理后,遗址本来面貌得以重现,关于其大小、形制、构筑方式及使用废弃过程方面均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发掘中有少量文书残片、陶片、织物等文物出土,这将对该遗址年代判定及其与周边军事防御遗址的体系研究提供帮助。 考古队在东湖烽燧遗址发掘工作过程中同时对鄯善县周边的军事防御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工作。主要是根据各遗址点的具体...
东湖烽燧遗址发掘前鸟瞰图 东湖烽燧遗址发掘后鸟瞰图 连木沁大墩鸟瞰图 连木沁大墩鸟瞰图 自2015年7月24日吐鲁番市鄯善县长城资源田野考古调查工作开始以来,经过为期半个多月努力,此次田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湖烽燧遗址的发掘中,大量的沙土堆积被清理后,遗址本来面貌得以重现,关于其大小、形制、构筑方式及使用废弃过程方面均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发掘中有少量文书残片、陶片、织物等文...
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昨天在故宫建福宫花园举行。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修复、对外宣传和文化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故宫将与西藏共同对西藏全境分区逐步开展考古调查,对现存的古寺庙建筑、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著录登记和资料收集,并开展古代壁画、雕塑、建筑数字化、文物保护数字资料采集等基础...
甲午海战沉没舰“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1日在丹东启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开展对沉船的水下调查工作,沉船的身份也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该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考古队在考古调查工作后,发现了长达50多米的沉舰上部遗物以及舰上的机关炮、弹药和瓷盆等物品。 1894年9...
经过前期准备和实地调查两个阶段共40余天的紧张工作,2015年度舟山海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顺利结束。 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围绕舟山市普陀海域展开。3-4月份为第一阶段,进行水下疑点的实地探测扫描工作,使用多种海洋水声探测设备,初步确认了一批沉船疑似点;6月为第二阶段,调集全国7个省、市水下考古一线人员组成潜水调查队,同时征调中国第一艘...
6月14日上午10点整,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中国考古01”首次驶入舟山临城长峙岛码头,标志着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据了解,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水下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组织实施,项目工作重点位于舟山市普陀海域,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共计40天。第一阶段为3月至4月,进行水...
6月14日,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暨“中国考古01”首航舟山仪式在临城长峙岛码头隆重举行。上午10点整,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中国考古01”缓缓驶入预定码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舟山市政府副市长徐燕峰等出席仪式。 2015年度舟山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水下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实施的2015年度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本次水下考古调查队由救捞、测绘、潜水、考古等专业的20余人组成,分为潜水组、物探组、后勤组,对丹江口库区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40天的水下调查。通过水下调查,基本摸清沧浪亭建筑基址保存现状,找到3处摩崖石刻(其中一处为新发现的明嘉靖年...
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2015年川岛水下考古调查在台山市上川岛沙堤渔港启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川岛水下考古队,凭借国内最先进的“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对上下川岛及附近海域进行为期45天的水下考古。据悉,这是“中国考古01号”首次到广东海域进行水下考古。 上下川岛是古代海上贸易航线上的重要区域之一,著名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即位于该海域。“川岛海域是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区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曹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二代帝王,史言其葬地在汉魏洛阳城南90里处,亦即今存之万安山南麓、汝阳县境北部的魏明帝高平陵。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对高平陵的地理、人文环境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陵既与古人对"兆域"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又与曹魏政权仿效东汉葬制实行南北陵区相关,而"洛阳八关"之一的广成关的增设...
2014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了右玉县沧头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调查。本人有幸参与了这次区域调查的前期野外调查和部分室内整理工作,颇有些心得,望与大家分享。 培 训 此次调查开始前,王俊老师向我们分发了本区域内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让我们抓紧时间认真研读,能对本区域内的文化遗存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并传授了区域调查的系统方法和调查中的安全与纪律。因了解到我们都无考古调查经验,王老师煞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