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东乡至昌傅高速丰城桥东段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晚期聚居部落遗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丰城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历经5个多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为我省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 该遗址外围有城墙和壕沟,地层关系复杂,遗迹丰富。目前,考古队已发掘房址10处、墓葬6座、灰坑60个。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部分石器。陶器有陶纺轮、鼎、豆、...
日前,在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丰城桥东段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晚期聚落遗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联合考古队已发掘房址10处、墓葬6座、灰坑60个,出土了部分陶器和石器。据悉,该遗址是我省少见的史前环壕聚落遗址。 该遗址位于丰城市桥东镇更新村老詹村小组。遗址四周环绕一圈壕沟,包括壕沟在内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10米,比周边高出3至4米,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 今年5月至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丰城...
与苏州联系密切的良渚文化,已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昨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失落的良渚文明——从草鞋山遗址谈起》公益讲座上,考古专家、市考古研究所长张照根提出,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苏州城东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等新观点。 考古研究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苏州一带先后出现过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
7月29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的米易县庙门前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在7个月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房址7座、灰坑127座、灶6座、灰沟7条、陶窑4座,以及大面积的红烧土面堆积,出土陶、石、矿各类小件700余件。 2013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时,在米易县丙谷镇沙沟村河边的梯田下发现了庙门前的遗址。 现场考古发掘人员介绍,2015年1月正式对该遗址进...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面积80余万平方米,为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的超大型聚落,主要由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组成。 庙底沟文化时期最大的环壕聚落 2004年,在泾渭工业园的一次修路工程中,杨官寨遗址被发现。今年7月初,在杨官寨考古工作队队长杨利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杨官寨遗址。此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正在工地对墓葬区进行考古发掘。 长期以来,人们对庙底沟...
东天山地区是指包括天山山脉东段为中心的今新疆哈密地区及其周边区域。位于横贯新疆和中亚的天山山脉区域的东端,古代丝绸之路的沙漠绿洲之路和草原之路均从这里经过,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东天山地区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较早发生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的区域。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天山地区出现了定居牧业和半农半牧经济的考古学文化。约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在东天山地区出现。对...
镇江文物部门近日在丹阳市访仙镇毛家村实地勘查,初步推测一处面积过万平方米的遗迹,为大型吴国聚落遗址。勘查发现大量古代的陶片、石器,这些标本,它们的年代就是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这一段时间,是吴国早期的遗存。
《华夏考古》2015年02期 【摘要】台湾原住民的来源、迁徙和扩散,在台湾的历史研究上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受到研究方法和资料的局限,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湾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发现的聚落选址进行统计,主要统计其所处的地域和地貌,描述台湾原住民的迁徙和扩散,进而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几个时代的聚落分布的不同来解释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发展:(...
巴里坤县红山口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发掘现场 19日,由自治区文物局、西北大学和哈密地区行署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来自疆内外的近30名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研讨其学术和社会意义。 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介绍,自2001年起,西北大学组成的学术团队先后多次在东天山进行考古田野调查和发掘,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西辽河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兴起。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表现出以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小河西文化先民发展了多元的生计方式来对其周围的资源进行开发,扩大食谱、发展储备来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增加人口来充实劳动力,发展手工业技...
为配合贵州省习水县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习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组合联合考古队,对创新区建设涉及的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面积 580余平方米,清理出两汉时期的墓葬、房址、灶坑、活动面、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漆器等大量遗物,取得了贵州赤水河流...
6月15日,社科院、中科大专家一行六人来阜阳调研阜阳市早期聚落遗址。 专家一行先来到临泉吕寨镇夏庄行政村宫庄自然村西部的宫庄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据了解,宫庄遗址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经专家确认,该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约有6500年,是淮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具有相当高的科研价值。 据悉,宫庄遗址于2012年被临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
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古镇,现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聚落内将建设抗战系列、民俗系列、红色年代系列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建川博物馆聚落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分别由矶崎新、切斯特·怀东、邢同和、张永和、彭一刚、马国馨等国内国际知名建筑大师、雕塑大师担纲...
《东南文化》 2015年01期 【摘要】崧泽时代的皖江两岸因环境影响,宏观的聚落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部,中部很少,微观的地形选择也具有一定规律,是以岗地边缘为最主要选址位置。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当地快速形成了以玉、石器为主体的文化特质,同时吸纳了邻近地区诸文化因素。这一阶段是皖江流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整个长江下游这一时期文化的崧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皖江;崧泽时代...
《东南文化》2015年01期 【摘要】公元前4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由马家浜文化进入到崧泽文化,环太湖周边水系承载了聚落群形成和发展的重任。崧泽文化晚期,集群发生了大规模移动,鉴于木材、石材、玉材等资源优势,最终选定良渚遗址群所在地作为发展基地。良渚文化时期玉文化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现在聚落等级和聚落规模、墓主身份和地位等方面,其形成过程也就是琮、璧、钺和神人兽面像的形成过程。崧泽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