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阳陵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的木质构件遗迹进行保护 汉阳陵东阙门遗址发掘现场 今年4月正式启动的陕西汉阳陵考古发掘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占地1500平方米的整个东阙门遗址已发掘清理了400平方米,隐藏在层层封土下的遗址面貌逐渐清晰起来,12月15日,汉阳陵博物馆发布了陵园东阙门遗址发掘的阶段性成果。 汉阳陵又称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是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
西汉国家大道有6车道宽 图为西汉大道鸟瞰图。两边的白线为道路两边残存 你知道西汉时期的国家大道有多宽吗?18到21米!以今天3米宽的主车道折算,相当于六车道宽了。 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对秦雍城城内道路系统进行清理发掘时,竟发现了一段西汉时期的国家大道。 明清路宽4-5米 今年3-11月间,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工作队与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重新启动了城址内道路考古工作。 秦...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考古成果,为川南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对反映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区域文化也产生影响。”昨(18)日,在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们兴奋不已。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讲话,市政协副主席严晋川出席会议。 “通过考古发现,川南历史提前了近3000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位于陕西凤翔的秦雍城遗址,在今年开始的道路发掘中有了惊喜发现。一条140米长的道路,原以为是秦雍城时期,但发掘后重新确认为西汉时期道路,而这条路“身兼数朝”也“身兼数职”,它是当年秦始皇出巡“国道”中的一段,也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一部分。 140米长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雍城是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秦雍城宫室...
南河崖遗址4号盐灶 南河崖遗址出土的部分盔形器 南河崖遗址发现的草木灰摊场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中,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位居第二,山东也成为全国盐业考古的主要地区。12月8日,寿光北部大荒北央盐业遗址、东营南河崖盐业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任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主任王青教授与记者一起回顾了山东海盐考古的发展历程。 山东海盐...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陕西周公庙遗址考古队在今年的周公庙遗址考古勘探中,转变考古理念,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指导考古勘探,使考古走出“象牙塔”,让公众可感、可知、可触。 在周公庙遗址东边宫殿区新发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居址前,记者看到的是两套四千多年前的“两室一厅”,白灰地面,有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完整地呈现出...
1.“戈达德”号沉船:2008年7月,考古学家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湖泊中发现了一艘百余年前淘金者所乘的明轮船——“戈达德”号,亦被人称作“幽灵船”。美国考古学家约翰·波拉克(John Pollack)说:“‘戈达德’号在1901年10月的一次风暴中沉没。它现在保持着原状。”...
和村遗址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 随着最后一个探方发掘工作的进行,昨日,泽州县川底乡和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宣告进入尾声。这是我市境内长河流域首次发掘出土的一处古代遗址,也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在我市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和村遗址位于和村村东南200米处长河西岸台地上,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清理96个灰坑、1座窑炉、2个瓮棺葬和1座墓葬。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等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完...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兰州召开张掖黑水国遗址2011年度考古工作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20多位专家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从文化分期、浮选植物鉴定、动物鉴定、碳样测年数据、人骨遗骸锶同位素比值分析、遗址人群的食性及家畜分析、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黑水国遗址反映了四坝文化较强的延续性...
河南文化产业网12月19日消息:12月16日,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商水县西客站的文物勘探中发现1座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的古墓葬,并及时进行了清理。 该墓葬为半地穴式砖室墓,开口于第三层,开口距地表1.15米。墓室为东西向双室墓,由甬道、前室、耳室、主室构成,墓葬全长4.8米、宽3.4米,墓葬深1.8米。该墓葬遭到严重破坏,仅个别地方存有墓壁,墓顶为弧形顶,东侧券门倒塌于墓室之内。墓底平铺一层砖,...
12月18日,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在宜宾召开。近20名著名考古专家就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考古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市政协副主席严晋川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对考古成绩以及宜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整个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规范,发掘质量高。专家们提出两点建议:一,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有多处地下文物位于需要搬迁的地面...
由法国学者古德维率领的埃及—法国联合考古队最近在埃及亚历山大附近海域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的陵墓。这一重要古迹位于沉陷在亚历山大以东海域、距岸边4公里的海底古城米努茨中,是由埃法考古队的水下科学考察组发现的。 据报道,从去年年底和今年初期间,由古德维指挥的埃法考古队重点在亚历山大附近海域进行水下科学考察,主要目标是寻找曾在公元前332年占领埃及并在亚历山大建都的希腊马其顿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