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橡胶王”雷贤钟的长子雷德万来到海南农垦博物馆,向博物馆捐赠12件雷贤钟生产、生活使用的重要物品。在捐赠物中,有一张新中国第一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亲笔签名邀请雷贤钟到北京全聚德饭庄参加晚宴的请柬。雷贤钟,祖籍福建,马来西亚华侨。1923年,19岁的雷贤钟因生活所迫,带着外祖母给的18块大洋,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为当地业主种植橡胶,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富甲一方的...
中新社广州9月19日电 题:“文物挖掘机”招思虹五年捐赠文物三千件 作者 廖丽丽 李君 读中学时,因喜欢研究古旧的物品,她在同学中有个绰号叫“出土文物”;几十年后,她定居美国,痴迷于搜集海外华人华侨文物,5年间向中国捐献的历史文物超过3000件,并自诩为“文物挖掘机”。她,就是广东韶关籍旅美作家、社会活动家招思虹。 尘封百年的孙中山亲笔信、80年前《中国晚报》为孙中山灌制的演讲《勉励国民》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在哪里?昨日上午,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秘书长、旅美作家招思虹女士向黄埔区捐赠了一批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 捐赠仪式上,招思虹女士向黄埔区博物馆等单位捐赠了百年前美国《丹佛日报》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报纸复印件、1942年美国发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五周年的邮票、18位北伐将领身着戎装的照片、总理遗嘱信笺等各种珍贵的资料图片,以及一批发黄的《广东乡土历史教科书...
读中学时,因喜欢研究古旧的物品,她在同学中有个绰号叫“出土文物”;几十年后,她定居美国,痴迷于搜集海外华人华侨文物,5年间向中国捐献的历史文物超过3000件,并自诩为“文物挖掘机”。她,就是广东韶关籍旅美作家、社会活动家招思虹。 尘封百年的孙中山亲笔信、80年前《中国晚报》为孙中山灌制的演讲《勉励国民》和《告诫同志》原版唱片、18位北伐将领身着戎装...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 9月20日,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来到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向西交利物浦大学捐赠一座孙中山先生铜像。该座铜像是江苏受赠的第5座中山铜像。西交利物浦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本一批次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孙中山先生铜像矗立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楼东南角,绿树掩映,鸟鸣...
本报讯 受现居台湾的辛亥革命亲历者李次山之子李志新先生委托,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促进会”名誉理事长王水衷8月25日专程来到首义之都武汉,向辛亥革命博物馆捐赠了上百件重要实物。 李次山是湖北孝感人,辛亥首义之时,曾高擎十八星旗引导革命军攻打武昌。其子李志新现居台湾,今年已愈90岁,多年来一直倾心从事辛亥革命文物收藏、考证和研究。 本次李志新捐赠的珍藏实物包括辛亥革命名人手迹、书画、历史照片...
湖北新闻网武汉9月13日电 (胡永清)今日上午,我国著名山水画家、湖北警官学院客座教授夏林杰在湖北警官学院向中国辛亥革命纪念馆捐赠《武昌起义战争全景图》、《大武汉》两幅巨型山水画作。 在捐赠仪式上他详细讲述了这两幅巨型山水画的创作历程:除艰辛的绘画过程外,这两幅巨型画作还包含了众多的历史和地理上的细节。为在艺术和史实上精益求精,夏林杰先生仔细推敲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广泛征求了历史学家章开沅、冯天瑜...
本报讯 (驻河北记者李秋云 通讯员杜建茹)9月8日,晚清重臣张人骏的后人张守容、张守中等,将家藏的张人骏家书《府君家训》一函四册、日记《癸卯随录》一函一册,捐赠给河北省博物馆。 据介绍,张人骏家书、日记是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张氏后裔旧宅内发现的,为“文革”劫后余物。该家书、日记的写作年代主要在1900年至1911年,正值晚清时期民族、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处于迅速、剧烈变化之中,其家书主要是写...
纽约著名华人收藏家林缉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位于广东江门市的林缉光艺术馆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他本人届时将捐出600余件个人藏品,价值不会低于20亿元人民币。 纽约著名华人收藏家林缉光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位于广东江门市的林缉光艺术馆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将于明年5月正式落成开馆,他本人届时也将捐出600余件个人藏品作为该馆馆藏,价值不会低于20亿元人民币。 林缉光是在当日纽约贞观国际秋拍媒体预览活动上...
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堂弟、画家闻钧天30年前捐赠给闻氏故乡湖北浠水县150幅国画,以“支援家乡文化建设”。可经历6任文化馆馆长交接后,所剩无几。现任馆长徐良称,前任周金林只移交了63幅画,并称有些画“被领导拿去送人了”。相关专案组表示,已从某位离任文化馆馆长家中搜出51幅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建松曾去西北偏远地区的博物馆考察,就曾有博物馆的负责人对他说:“陆老师,你拿走一件吧。”(《中国青年...
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堂弟、画家闻钧天30年前捐赠给闻氏故乡湖北浠水县150幅国画,以“支援家乡文化建设”。可经历6任文化馆馆长交接后,所剩无几。现任馆长徐良称,前任周金林只移交了63幅画,并称有些画“被领导拿去送人了”。相关专案组表示,已从某位离任文化馆馆长家中搜出51幅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建松曾去西北偏远地区的博物馆考察,就曾有博物馆的负责...
6幅油画作品,100余年间环游世界,旅行8万余里后,再度省亲并将永久留驻在故乡。昨日,这段浪漫的故事在首都博物馆画上完美的句号,美国人休伯特·华士夫妇将其祖父——荷兰画家胡博·华士为袁世凯、庆亲王奕劻、李鸿章等晚清人士所作的画像捐赠给博物馆。 “不仅画作的旅程传奇,画作入藏首博也有故事。这还是博物馆首次接受外国友人的捐赠。”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这6幅作品中最具价值的是3位晚清重臣的肖像画。它...
对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浠水县来说,闻氏故乡是一个悬挂在头顶的光环。住在这座县城里的人们,可以清楚地给你指出闻一多纪念馆和闻一多大道的位置,但没人能说得清,这位民主战士的堂弟、画家闻钧天及其儿子30年前捐赠的150幅国画,如今到底在哪里。 就连当年捐赠一事的经手人之一、84岁的朱泗滨也没料到,再见到这批画,居然花了30年时间。 1981年,还是浠水县文化馆副馆长的朱泗滨,和其他两位文化馆同事到...
6幅晚清重要人物西洋肖像画6日亮相京城,画中人包括袁世凯、李鸿章、庆亲王奕劻等。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表示,这3幅画作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因为目前所知尚无同类画作传世。这6幅画作由画家胡博·华士的后人休伯特·华士捐赠给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在6日的捐赠仪式上介绍,画家胡博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到达中国。在第一次的个人旅行中,他获得了为袁世凯、李鸿章、庆亲王...
在北京市侨联热情引介与北京市文物局积极支持下,9月6日,美国友人休伯特•华士夫妇将6幅油画作品捐赠首都博物馆,丰富了首都博物馆晚清历史实物,特别是油画藏品。首都博物馆向休伯特•华士夫妇颁发捐赠证书,并为6幅油画作品举办了《胡博•华士画笔下的晚清权贵——休伯特与苏珊伉俪捐赠展》,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如此珍贵的文物,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此次展览将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搭建一个平台,积极促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