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辆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静静地停在陕西省高陵县院张村外的荒野上,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旁十几米外蓝色挡板围起来的,是刚发现不久正在发掘中的明代家族墓葬。不时有研究人员从车上下来,带着各种仪器设备进入发掘现场。而车内,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监测、分析工作。 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的我国首个用于文物保护的“移动实验室”。从2009年起,这辆在“十一五”科技支...
以“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观测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共同承办。会议将重点探讨应用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监测与保护、数据记录与存档等领域的前沿空间技术,将为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和保护领域的专...
广西考古人员近日在位于广西贵港市的汉墓中,出土一件全长64.8厘米的东汉陶船。 陶船为红色泥质软陶材质,船体呈长条形,船首和船尾较狭窄,中部较宽,底部平坦。船内分为前、中、后三个船舱,前舱和中舱蓬顶为拱形,后舱是狭窄舵楼造型。 船上有大小陶俑15个,其中舵楼处有1个陶俑,侧向站立,盘发,两手放在身前,作持物状;中舱有2个陶俑,形体较大,材质为灰白色泥质陶,分站两侧作眺望状,其中一个陶俑手持一把...
河北丰宁出土雍正帝亲妹妹“温宪公主”御封领地界石碑刻 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沙坨子村一个破旧老房子院内,近日出土了一块清代碑刻。文博专家表示,该碑刻是清朝皇帝康熙为其亲女儿温宪公主在现今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境内的养马厂设立的界石。这一石碑成为丰宁县境内记录温宪公主唯一的佐证。 现存放在丰宁文博馆的这一石碑为石灰岩石质、长方形,底部残缺,残长58厘米、宽29厘米...
连日来,秦始皇帝陵一号坑和百戏俑坑的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后引发海内外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的一个亮点。据了解,秦陵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至2012年5月,出土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102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菔12处和漆盾1处,另有木、席、夯窝等建筑材料的朽(痕)迹多处。该坑完全发掘还需二三年时间。百戏...
自4月中旬西安市西北郊正对汉长安城厨城门、洛城门遗址以北发现了3座古桥以来,陕西省文物局责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渭河桥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与抢救性发掘。 为确保古桥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6月11日下午,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楼会议室召开了西安汉长安城北渭河桥文物保护专家论证会,邀请的专家与领导分别来自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
近日,一件“女娲遗骨”事件引起一片哗然。事情起源于23位专家达成的一项共识,认为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该遗骨距今约6200年。 曹操墓、女娲骨,西门庆、孙悟空故里之争,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各种受争议的文化事件也屡见不鲜,甚至许多原本传说中的故事、人物也以文化、历史的形象出现在人...
神话中补天的女娲就是这样一步步降临人间的:据媒体报道,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900~21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6月8日,《山西日报》报道: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上,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微博)博物院...
考古人员正小心的挪开掩体 日前,省考古研究所野外考古队,在阿城区大将军山一带考察,除发现一处遭破坏的金代贵族墓之外,另发现一处类似棋盘状的石刻,据推测是金代遗存。另有一处石刻诗遗迹现身,目前尚无法确定年代。 今年5月,省考古研究所派出专业队伍赶赴阿城区,在金龙山镇桦皮店村进行考古调查。考古队在亚沟镇至桦皮店新建的旅游公路主要分水岭阳坡一侧,开探沟130米。在一个探沟下深约80厘米处,发现了沟状...
日前,省考古研究所野外考古队,在阿城区大将军山一带考察,除发现一处遭破坏的金代贵族墓之外,另发现一处类似棋盘状的石刻,据推测是金代遗存。另有一处石刻诗遗迹现身,目前尚无法确定年代。 今年5月,省考古研究所派出专业队伍赶赴阿城区,在金龙山镇桦皮店村进行考古调查。考古队在亚沟镇至桦皮店新建的旅游公路主要分水岭阳坡一侧,开探沟130米。在一个探沟下深约80厘米处,发现了沟状痕迹。沟状痕迹向西延伸,与三...
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等23位专家形成共识,在山西娲皇宫发现的遗骨可能属于女娲。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认为这事很“玄”,所谓“三皇五帝”目前还只是传说。记者另外获悉,参与该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是旅游开发公司。 “女娲遗骨”是真是假,有待专家们考证。但有媒体发现,在对女娲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的单位中,竟然有一家是旅游开发公司。...
据《新闻晚报》报道,日前,松江广富林考古现场首次向公众开放。近百名来自沪上各外企的白领参与了由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主办的“考古很好玩”主题活动,他们跟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深入正在挖掘的考古现场,亲身感受考古活动的艰辛与喜悦。 主办方中智视野文化讲坛负责人表示,由于游戏、小说、电影等通俗文化的参与和演绎,考古现在已成为一种风尚,希望通过让白领们亲身感受考古活动来...
6月9日,《三湘都市报》招募的10多位考古志愿者在永顺县老司城遗址观摩并体验考古。本报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向水生 摄影报道 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顺县、三湘都市报联合开展的申报世界遗产宣传暨现场考古发掘活动,9日在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举行。据悉,老司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力争明年开园,于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地表上保留了...
2日,南昌京山南路一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初步推测,该墓葬属于明代中晚期。经过数天准备,包裹在棺木外部的“防盗”设施已经被清除,考古专家将于今日打开棺木,对古墓进行全面的抢救性发掘。据了解,尽管墓葬外部遭受破坏,但是古墓应该保存完整,尚未被盗。 发掘现场 盖碗 防盗密封设施坚硬难除 南昌雨水天气,给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带来了影响。为了古墓发掘,考古...
蚌埠一处安置房工地发现古墓 位于蚌埠市禹会区滨河西片区安置房工地,施工人员施工中发现一处古代墓葬。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多件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