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
西城楼也称迎恩门城楼位于莞城区市中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至今。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如今,迎恩门城楼依然屹立,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
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由三个基本要素--台基、柱梁、屋顶--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廊更简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20余处。这些古民居与周边的村落环境完美结合,青砖黑瓦中透出的清水木结构,与山林之景相互映衬,表现出山地村居的朴素与凝实。 而民居多为前后一至二进合院式,依山而建,层层递高;主厅后部太师壁前设立神龛或神橱,民居的后部多建有半圆形的花胎,是闽西北客家建筑的典型代表。 作为大源民居代表的戴氏官厅,...
东北古建筑传统地仗(油饰)彩绘技艺在清末基本发展成熟,是我国复原修缮古建筑技艺的一个流派,1949年以前分布在整个东北,目前主要在辽沈地区传承。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东北古建筑传统地仗(油饰)彩绘技艺和我国其他地区的地仗彩绘技法在工艺流程、用料配比、颜料上有所差异。 地仗(油饰)是对建筑承重的主要木构件进行加固、防腐处理,从而稳定了整体建筑。主要运用桐油、麻、白面、血...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
建于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该馆建立五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
“姜山镇周韩村一栋有32间走马楼的大屋因年久失修,又遭逢连日阴雨,破旧的大门濒临倒塌。这栋房屋已被评为宁波市历史保护建筑,如果不及时维修,说不定哪天就塌了。”昨天上午,读者周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报料道。 门楼破损隐患严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周韩村。现年74岁的村民董瑞明告诉记者,周韩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子里还保留着大片明清时期的建筑。走在村子里,到处可以看到青砖石板的老...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芜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
岭南传统建筑代表之一锅耳屋,其建筑结构与艺术体系虽然早已成熟,但是自古以来很少见诸著录,而以建筑细部为主线者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从艺术学的视角研究锅耳屋,以锅耳屋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为主要开展内容,结合到当地拍摄的相关照片材料对其进行特写,使读者对岭南传统建筑锅耳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本文以真实的图片和专业的参考文献资料为依据,突出锅耳屋的科学性、艺术性、史料性,展示它在岭南建筑体系上的位置。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