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修复后的莲瓣铜壶 出土时的莲瓣铜壶 1月5日,记者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文物保护专家5年的潜心研究和修复,出土于隰县瓦窑坡墓地的莲瓣铜壶、带盖刻纹铜斗、鼎、编钟等73件青铜器已一改残碎、残缺、裂隙、变形等病害状态,目前已全部修复完成,让极具重大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春秋重器再展风姿。 此次修复完成的73件青铜器,全部出土于隰县瓦窑坡墓地。该墓地位于隰县瓦窑村一处东西长约600米,南北...
余隋怀教授介绍马家塬遗址出土的车辆(记者 杨力 实习生 廖梓怡 摄) 精巧的木质结构、精细的金属构件、华美的装饰物,日前,出土于甘肃省马家塬遗址内的戎人礼仪车——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辆豪车”的复原品亮相秦陵博物院“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成果展”上,格外引入注目。“义渠人不仅在草原上能征善战,还掌握了先进的手工业制造技术。”昨天,记者采访了参与古车复原的西工大余隋怀教授,听工业设计专家解读“义渠豪车...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挖掘传播抗战文化正能量,全面拓展革命史、文化史、艺术史等领域研究视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联合整理出版的《八路军抗战文艺作品整理与研究》系列图书近日正式面世。 该系列分为小说、报告文学、诗歌、话剧、戏曲曲艺、木刻版画等6卷,共7个分册,主要来源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藏当代十分罕见的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的文艺、文...
蚁害甚于火。对于散落在城乡的古建筑来说,如何有效防治白蚁破坏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12月全国古村落保护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走访了我市部分古村落。许多专家认为,加强对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昨天,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由市白蚁防治站主持、市文物局等单位协作的省住建厅科研项目《浙中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研究》通过专家验收。这项研究不仅摸清我市白蚁危害现状,而且编制的《古建筑...
日前,江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一场讲座中,介绍了隋炀帝墓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共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隋炀帝墓里埋藏着什么奇珍异宝?价值几何?如何评价隋炀帝其人?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束家平。 残存砖墓发现惊人 2013年3月,考古人员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带发现两座残存的隋末唐初砖室墓,墓葬规模不大,他们以为很快就能结束...
图为萧后墓出土的冠饰。资料图片 日前,江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一场讲座中,介绍了隋炀帝墓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共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隋炀帝墓里埋藏着什么奇珍异宝?价值几何?如何评价隋炀帝其人?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束家平。 残存砖墓发现惊人 2013年3月,考古人员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带发现两座残存的隋末唐初砖室墓,...
为了推进项目深入展开,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整理及其与汉文契约比较研究》课题组,日前在吐鲁番主持召开“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夏文字学专家史金波,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学专家李正宇,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专家李并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敦煌学专家郑炳林,武汉大学吐鲁番文书学专家陈国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颜...
2015年12月24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封丘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相思文化起源考古发现暨河南封丘‘相思之乡’规划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在中华文化里,描述美好爱情的“连理枝、比翼鸟”传说一直流传。如今,这个传说得到了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的证实。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姜生根据收集的出土汉墓画像资料,通过比较研究,证实了韩凭夫妇之间爱情故事的真实性...
由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河南封丘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相思文化起源考古发现暨河南封丘“相思之乡”规划发展新闻发布会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发布了“中国相思文化起源汉墓考古研究成果”。 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康王驱车出游,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遇到中书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他慕息氏之美貌,遂命人筑青陵台以望之。后来,宋康王掳息氏至青陵台上,软硬兼施逼她就范。息氏...
【摘要】作为阐释渤海国政治属性、文化内涵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城考古始终占据着渤海考古的前沿主导地位。学术界围绕渤海都城址而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与都城考古客观存在的四个时期不同,围绕渤海都城研究而形成的学术认识可以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第二、三期渤海都城考古的田野工作仅仅围绕渤海上京城城址而展开,对于渤海都城研究而言,学术界认知渤海上京城的视野空间得以拓展,但有关西...
科学家于近日表示在经过对来自中国山洞中的神秘股骨化石进行细致研究后,他们认为它代表了与目前已知生物相比持续时间更长的人类古老物种。1989 年,有人在中国云南省马鹿洞(Maludong,称为红鹿洞)中发现了 14,000 年前的珍贵遗骨,但直至 2012 年相关工作人员才开始对这一最初找到的化石宝库进行研究。美国学术期刊 PLOS ONE 中的一份研究称,部分股骨虽然显示亡者的年龄相对较为年轻,但...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葛小鹰发表致辞并宣布成立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的决定及委员会主要组成人员。 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名誉会长刘吉、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研究院院长纪宇、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雷从云、副主任郑庆云、民间博物馆及收藏家代表邱季端等做了发言。 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会长姚政表示,召开成立大会旨在团结动员全国收藏家和社会各界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民间文物...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作为主持和承担我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主力军,以党建统领全局,积极开展工作,今年获得“全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该所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将工作和科研重心落到“摸清新乡地区人类活动的文化脉络,找出新乡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闪光点”上来,2006年至今,发掘古代墓葬200余座,古代遗址数十处,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数百件,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走在了全省地市前列。
23日下午,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在北京举办成立大会。会上,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葛晓鹰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璀璨丰富的文化遗产,成立这个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很有实际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了积极推动民间文物保护、推进民间博物馆建设,同时开展民间文物研究、做好民间文物收藏等工作,我们决定报相关部门备案,成立了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
12月18日,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北院区项目启动、数字故宫在线项目发布、端门数字馆开馆试运行”系列活动在端门数字馆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 雒树刚在致辞中说,这三个项目的启动对于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故宫博物院以三个重要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