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们在许多史料中可以看到,明朝中叶以后的人们,在谈到旧日风俗时,难免感叹一番,内容也无非是昔日如何淳朴节俭,今日如何奢靡。因知在从明初至中叶的历史中,曾经有过一个过程。 明朝初年物质比较匮乏,奢靡不过是少数社会上层富人生活的写照。 洪、永两朝名臣解缙的一份家书中,说尽了当时官员们生活的窘迫: 每月关米七石,其余每石折钞共七千贯,稻草亦甚贵。时时虽有赏赐,随得随用,又作...
记者16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去年两次对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及武山县境内的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遗址95处,这明确了秦文化遗址的边界,证实渭河上游地区存在较多秦文化遗址的事实。 据了解,在95处遗址中,甘谷县发现以史前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周秦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历史时期遗存为主的遗址共45处;武山县发现包括以周秦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寺洼遗存为主的遗址、以...
缙云县潜明水库文保建筑搬迁工程,内容包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岩百廿间” ,文保点“胡氏宗祠”、“ 廿四间”三幢清代建筑的拆卸、搬运、组装复原,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三幢建筑总面积为8160平方米,整体搬迁到离壶镇镇松岩村20里路程的壶镇镇团结村。施工单位于2017年12月5日正式进场施工后,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首先完成了房屋拆卸前的大量基础工作。其次对松岩百廿间建筑有序进行拆卸,并将拆卸后的建筑构件分...
翰墨飘香歌盛世,丹青亮彩写华章。1月15日,“墨赞良渚——浙江书法名家助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活动举行。中午时分,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率领23位书法名家走进良渚古城遗址,不禁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 跟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漫步在良渚古城遗址,放眼望去,绵延的良渚古城墙,历经5000年沧桑,如今仍依稀可见。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公园,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
资料图。图为甘谷礼新镇遗址(史前)。侯红伟/摄 记者16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去年两次对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及武山县境内的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遗址95处,这明确了秦文化遗址的边界,证实渭河上游地区存在较多秦文化遗址的事实。 据了解,在95处遗址中,甘谷县发现以史前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周秦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历史时期遗存为主的遗址共45处;武山县发现...
清代墓出土鎏金铜带扣 清代墓出土白玉头花。图片由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为晋中地区的葬俗葬制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1月12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太焦高铁建设沿线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丰硕成果。联合考古队在太谷南畛墓地清理了金元和明清时期墓葬18座,出土各类葬器85件(套)。专家称,此次发现为金元时期和清代晋中地区的葬俗葬制研究提供了一批难得...
在瓷器仿品中,明清仿最为多见,仿品作伪品种繁多,下面简单归成十个大类。当然这种归类仅仅是阶段性的,因为仿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不断冒出来,就是说仿品也有时代性,如电脑扫描纹饰等。 1.加款:把没有款的旧瓷器加上相应的款,特别是把民窑精品加款后变成“官窑精品”。这种仿品鉴定起来有难度,没有一定的经验难以辨别。如果对书画技巧较熟悉的,或能书善画的,则较为容易。新加款通常笔力不畅,难以做到笔笔中...
这件明永乐青花盘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
古灯,是古代以燃料燃烧所形成的火焰作为光源的照明工具,包括火炬、油灯和烛台。原始先民点燃的篝火是灯的雏形。 一、“灯”字的起源 灯,繁体字写作“燈”,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 关于“镫”字的起源,和祭祀的礼器有直接的关系。“镫”在古代最初是当作“盛熟食的器具”,“镫”成为照明器具的称呼经历了一个转化的过程。《尔雅·释器》云:“木豆谓之...
玉璧足(严格来说叫“拱璧底”,与唐——明初的宽厚平足有异,下面简称玉璧底)是明中后期至清三代时期广泛运用的一种民窑削足方式。 其特点为: 1、足脊较普通明清带底釉的削足宽,特征为外足高,内足底,中间端面为宽弧线。按宽度分可分为宽玉璧和窄玉璧。 2、内部均有跳刀纹和部分带有收心镙纹及同心圆状旋纹,和深挖足的痕迹,底无釉 3、按削足的足型分,可分为内足垂直和内足...
《说文解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历时22年(自公元100年至121年)所著的一部文字学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文字字典。而文字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古文字的角度探讨远古(这里主要指先秦时期)的生育文明,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要讨论“生育文明”当然要先从“生”与“育”字说起。 《说文解字。生部》:“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而甲骨文的“生”字...
装裱匠以假易真,偷盗出宫 北宋时,《清明上河图》第一次被宫廷收藏。公元1126年9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清明上河图》第一次流落民间。 元代时,此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具体时间不详。根据后代杨准的题跋,《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盗出宫,是被一个装 裱匠掉包,拿假东西给换出了宫。民间有一种说法:装裱匠将此画卖出,后又被武林(杭州)的陈彦廉买走,陈急于用钱,就卖...
“宋本”《清明上河图》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明本”和“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在时间上淡化了清明节这个感伤的日子,甚至在卷首就出现了嫁娶的喜庆之事……日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为读者...
探秘绝世国宝之美,绽放中华文明之光。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国家涵养工程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从国宝看国脉、思国魂,用文物讲文化、谈文明,令国人感到既新鲜又自豪。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以大格局、大视野、海纳百川的气魄归纳千年中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展现了文化自信的中国,更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揭秘了中华文物之美,真正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
在友人处见到几块青花瓷片,都是正德年的(图1、图2、图3),都有疑似阿拉伯文字。图4是香港天民楼收藏的一只正德年的青花瓷盒,也饰有阿拉伯文。这些阿拉伯文字是什么意思呢?我去请教紫砂壶收藏大家沙志明先生,他是回族人。他冒雨带我到南京伊斯兰教协会,找到了拓阿訇和杨阿訇。他们都是识别阿拉伯文的专家。不一会就看出来了。图4上五面都饰有文字,但能看清的只有一面,两个字大意是“数量多的容器”。译成汉语就是“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