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隋唐洛阳城和洛阳汉魏故城将冲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团来到洛阳,对这两个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评估打分。 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组织评审,目的是促进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据介绍,隋唐洛阳城遗址现存22平方公里的里坊遗址、宫城遗址(视频)、城墙、城门等重要遗址,目前保存完...
2009年初,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连霍高速是国家东西交通的大动脉,由于道路狭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加宽改造。改扩建工程洛阳段全长52公里,道路加宽26米。线路穿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的大遗址——邙山陵墓群,路经邙山陵墓群的西区、中区和东区,计2个文物保护区和3个建控地带;影响到众多的帝陵和陪葬墓,主要包括4处帝陵陵园遗址, 2处陪葬墓群,1处墓葬集中区。由于涉及遗址和...
记者8月15日从洛阳市文物局了解到,8月上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调会在新疆召开,会议形成了未来共同行动纲领,明确洛阳是丝绸之路中国段起点,这标志着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开始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 《共同行动纲领》明确,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止于清代末期。这再次肯定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文物专家...
2009年4-6月和10-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遗址南部发掘清理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编号为三号建筑遗址。这是继2008年发掘北魏宫城二号建筑遗址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发现。 三号建筑遗址位于北魏宫城阊阖门和二号建筑遗址的北面,南距二号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约80米,其北面正对可能是宫城内最大殿址的太极殿(图一)...
核心提示:隋唐洛阳城应天门西阕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此次发掘主确定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延用的时代,从隋唐一直到北宋末,基本搞清了应天门西阙的形制和规模为“双向三出”阙,和1990年考古发掘的应天门东阙一致应天门是一组由门楼、垛楼阕楼组成,其间以廊庑相连,平面呈“门”字形的巨大建筑群,此次发掘还发现有清晰的包边石、石铺散水等建筑遗迹和钱币、瓷枕、瓷碗、磁盘等遗物。 北京故宫的午门、金中都的应天门...
核心提示:隋唐洛阳城应天门西阕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此次发掘主确定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延用的时代,从隋唐一直到北宋末,基本搞清了应天门西阙的形制和规模为“双向三出”阙,和1990年考古发掘的应天门东阙一致应天门是一组由门楼、垛楼阕楼组成,其间以廊庑相连,平面呈“门”字形的巨大建筑群,此次发掘还发现有清晰的包边石、石铺散水等建筑遗迹和钱币、瓷枕、瓷碗、磁盘...
部分景点今天重开 7月24日,“鲤鱼跃龙门”典故发源地——四川南充高坪区龙门镇,嘉陵江边的龙王庙被滚滚洪水淹没。CFP供图 这两日到洛阳的部分游客恐怕不得不调整旅行计划了。由于一场50年一遇强降雨,穿过龙门石窟景区的伊河水位猛涨,河水漫过游客景观通道,景区从24日晚间被迫暂时关闭,预计将于27日或28日重新开放。 据伊河防汛办公室主任李忠业介绍,龙门景区7月24...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中国“九朝古都”河南省洛阳市近期遭遇50年一遇的强降雨,据初步统计,目前洪灾已造成该市4个县市、区37人死亡,19人下落不明。中新社记者26日获悉,当地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已被迫关闭,暂停向中外游客开放,包括夜游项目。 当地官方通报说,7月23日20时至24日21时,洛阳市区及南部山区普降暴雨,全市143个乡(镇)中降雨量在100到200毫米的有37个,降雨量在...
陈占举/图 “城墙‘长’长了,隋唐定鼎门遗址更壮观了!”近日,不少从隋唐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附近经过的市民发现,随着遗址东西两侧城墙的延伸,隋唐洛阳城城门风采更加凸显(如图)。 据介绍,隋唐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09年完工。为了更好地将隋唐洛阳城的风貌和建筑风格展示出来,市文物部门对遗址实施东西城墙加长工程,从今年3月开始,在遗址两侧建起高7米的城墙,其中西边城墙加长130多米,东边城墙...
手持"洛阳铲"的杜义新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坚守即墨宋元大型古墓群露出“冰山一角”,古城顶遗址身高1米9的山东“大汉”现“真容”……随着本市文物考古工作喜讯频传,一群终日坚守在挖掘现场的考古人也走进我们的视野。炎炎烈日,是什么让他们长期与亲人分离,甘愿忍受着枯燥、辛苦的发掘工作?连...
洛阳一农民在搬迁挖地时,发现宋代壁画墓穴,经考古发现并出土了“二十四孝图”。昨日,记者从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得知:此次发现的壁画墓将整体搬迁至古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保护展示。 ●土陵迁坟 “二十四孝图”现身 据了解,6月下旬,洛阳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的一户村民,在给村北的土陵迁坟时,无意中把旁边的土墙捅出了一个洞。“咦?这土墙壁上咋还有图...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清理后的壁画。7月13日,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王爱文告诉记者,该馆工作人员近日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壁画墓时,发现了两幅骆驼驮丝绸壁画。这一重大发现为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的说法再添力证。王爱文说,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而佛教是顺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洛阳的;洛阳出土的胡人陶俑、古罗马金币等都是沿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从丝绸之路开拓、形成和繁荣的过程来看,洛阳是...
工作人员介绍清理后的壁画。 文物工作者正在清理壁画。 清理前的壁画。 清理后的壁画。 牵母骆驼的胡人。 牵公骆驼的胡人。 7月12日,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王爱文告诉记者,该馆工作人员近日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壁画墓时,发现了两幅驮丝绸的骆驼的精美壁画,这一重大发现为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的说法再添力证。 王爱文说,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