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部分打捞出水的瓷器。 记者从汕头市南澳县有关方面获悉,今年6月开始的“南澳Ⅰ号”第三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将在本月中旬结束,目前从这艘明代古沉船上打捞出水 的各类瓷器已超过2.3万件。“南澳Ⅰ号”迄今已发掘船舱25个,总长度超过27米,这艘明万历年间的沉船有可能成为目前中国发现打捞的最大一艘远洋贸易 商船。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却懂得地层;他们不是专家学者,却是考古界的精英;在泥河湾的考古发掘中,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的考古普查中,他们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阳原的泥河湾农民考古队。 泥河湾考古队员正在进行考古发掘。 宋英人 摄 泥河湾有支农民考古队 农民技工 9月5日上午7点,泥河湾考古队开始对侯家窑遗址进一步挖掘。 在省文研所专家的指导下,农民技工宋春瑞...
9月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阳岛隆重举行。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赵嘉斌,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济宁副市长吴霁雯,市政协副主席陈颖,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美华,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出席仪式。 孙美荣在介绍此次启动仪式时说,微山南阳湖中运道及其现存的利建闸因其历史价值高已经列为大运河申遗点。为了配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为微山南阳湖中运道申遗提供更...
从左至右:青花折枝花卉纹套装盖盒 (“南澳I号”出水瓷) 青花五彩四开光花卉游鸭纹碗(“南澳I号”出水瓷) 从左至右:青花折枝花卉纹套装盖盒 (“南澳I号”出水瓷) 青花五彩四开光花卉游鸭纹碗(“南澳I号”出水瓷) 【对话】 “南澳I号”水下遗址将会如何进行后续保护?中...
记者从昌都地区文物局了解到,由四川大学考古系主持开展的卡若遗址保护规划前期考古发掘勘探工作在考古测绘、钻探和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江面约60米。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现代灰坑1个、现代灰沟1条、卡若村民居1座,共出土石器、陶器及骨器等文物百余件。 据了解,考古队在1978年和1979年发掘区域保护围墙的东南点建立遗址测...
已完全清理出来的“明代立交桥” 昨日,记者从海龙屯考古现场获悉,随着清理发掘进一步深入,埋在废墟下的许多房屋残垣被发现。据介绍,一些断墙还保留着当年的粉刷块,这对今后复原海龙屯建筑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介绍,新发现的这批断墙,长度不一,残存高度在1.2米到70厘米之间,厚度50厘米,均为青砖砌成,平均埋深80厘米。另外,与断墙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完好的房屋建筑构件,甚至...
9月5日至8日,由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对一段9公里长的湖中运河故道开展了国内首次运河水下考古,并初步掌握了运河故道的保存现状。 考古队中有4名水下考古队员,其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名女水下考古队员王茜。在此次运河故道水下考古的4天时间里,记者目睹王茜多次配合队友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工作之余,王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挑...
部分打捞出水的瓷器。 记者从汕头市南澳县有关方面获悉,今年6月开始的“南澳Ⅰ号”第三次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将在本月中旬结束,目前从这艘明代古沉船上打捞出水的各类瓷器已超过2.3万件。“南澳Ⅰ号”迄今已发掘船舱25个,总长度超过27米,这艘明万历年间的沉船有可能成为目前中国发现打捞的最大一艘远洋贸易商船。
已完全清理出来的“明代立交桥” 昨日,记者从海龙屯考古现场获悉,随着清理发掘进一步深入,埋在废墟下的许多房屋残垣被发现。据介绍,一些断墙还保留着当年的粉刷块,这对今后复原海龙屯建筑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介绍,新发现的这批断墙,长度不一,残存高度在1.2米到70厘米之间,厚度50厘米,均为青砖砌成,平均埋深80厘米。另外,与断墙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完好的房屋建筑构件,甚至屋顶完整坠落的痕迹。
所发现石碑部分碑文。刘迎水 摄 9日记者了解到,运河济宁段湖上运道水下考古有了新进展,考古队员在建闸村的一百姓家中发现一块石碑,经初步判定,这是一块清代为修建运河堤岸而立的记功碑。 7日,运河济宁段湖上运道水下考古继续进行。考古队员在南阳古镇附近走访时,从建闸村的一户百姓家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初步判定,这是一块为修建运河堤岸而立的记功碑,为清代初期所立,原址在运河北堤。 “这块...
日前,“田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发掘现场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举行,会议由吉林省文物局主办,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承办,来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的考古学界专家学者就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考古新发现、新进展及未来考古学界关注的新趋势等进行了交流。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吉林省文物...
9月9日记者了解到,运河济宁段湖上运道水下考古有了新进展,考古队员在建闸村的一百姓家中发现一块石碑,经初步判定,这是一块清代为修建运河堤岸而立的记功碑。 7日,运河济宁段湖上运道水下考古继续进行。考古队员在南阳古镇附近走访时,从建闸村的一户百姓家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初步判定:这是一块为修建运河堤岸而立的记功碑,为清代初期所立,原址在运河北堤。 这块石碑高约1米左右,宽约40-50厘米,碑身、碑座...
日前,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以西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蓄水池遗址,这是考古学家首次在耶路撒冷发现类似的遗址,据推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圣殿时期。 当地时间9月6日,以色列的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发掘一处第二圣殿时期的下水道系统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古老的蓄水池遗址。考古人员称,这座蓄水池开凿于位于地表下的基岩面,蓄水池的四壁与顶部有被石膏涂抹的痕迹。考古人员据此推断,这座蓄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